随着现代人生活的繁忙与作息时间的不规律,时间变少了,人们不似从前有大把大把的时间来做自己的事情,享受完整的生活状态。
当然,在谈论“碎片化生活”前,我们必须弄清楚何为生活,方可做进一步的理解与阐释。生活对于现代人而言,可能已经超越了原本所指的“生下来,活下去”的基础意义。随着消费模式由原来的生存消费逐步发展成享受消费,人们更多的认可了生活更多的倾向于追求幸福、愿景或是享受身边美好的一切。就像在慵懒的午后,躺在阳光下,煮上一杯咖啡,看着壶里咕嘟咕嘟地冒泡泡,边看杂志,边细细品味。
生活碎片化的到来更像是一位刽子手,无情地斩断它们间所依存的某种联系。这使我们拥有的生活方式随风如尘土飘散开来,一片片掉落,都被吹到角落里,恋栈地徘徊。
我们不太喜欢这样的模式,去把在角落里蒙了尘的遗失都捡回来,但不得不承认人们需要,也不得不钻进犄角旮旯去仔细寻觅,像李娟笔下那些去深山里采木耳求得发财的人在木耳几乎绝迹后漫山遍野地搜找,把它们一点点的攒起来,然后拿到山下去卖。
我们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得不接受碎片化生活这位不速之客,让它逐步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如同《秘密花园》的那位先生一开始对爱妻离世的无法接受而锁上花园,到最终的重新开放它,让它重现自己原有的生机。
我们现在看到的,正是人们对于碎片化的时间、生活的接受与更好的运用。大多数人在挤地铁时在手机上收发各种邮件,为一天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各式各样的等待的队伍中,不难看见有手持书本、文件的,抓紧这些细小的等待换取对于纸页上内容的了然于心。它可能影响到生活方式,却也最直接地为人类带来了效率的提高。拼拼凑凑、加加减减间,总会有那些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
当然,不可否然,碎片化也同样会带来负面的影响:生活质量降低、工作休息不平衡等各式各样的问题。
现代化的历史车轮在不断地提速前进,留下的车轱辘印正是它最显而易见的印记与产物。碎片化生活只是它其中最普遍的那一个。我们不能也没能力阻止,但至少去学着接受它,遇见碎片化生活,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