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生活当如诗作文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意的栖息,是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是一片闲适悠然的情怀。
——题记
自记事起,就居住在这远离喧嚣的田野边。清晨,妈妈做饭的香味和马路上卡车的“”隆隆”声氤氲在雾气里。隔着木门可以听到拖鞋打过光滑地砖的响声,踢踢踏踏,像妈妈每晚哄弟弟睡觉时哼的摇篮曲,慵懒十足。执一柄密梳,坐在兼当梳妆台的书桌前,细细的理顺,理顺前一天的积郁的烦恼苦闷,一天的心情便无比顺畅。这里的人们朴实醇厚,仿佛刚从桃源中走来,老实敦厚,纤尘不染,小个的老人们,走东家串西家,既话了家常,又锻炼了身体。
这里都是古朴的农家院,家家户户都“榆柳荫后檐,桃李满堂前”的景致,栀子花开得正欢,洁白的花瓣仿佛在绽放一个个美丽的梦。
这里的人们安然的体味人生,享受生活。不会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也不会占人家便宜。他们会的只是在田野里辛勤的耕作;在院里的大树下下几盘象棋;在堂前的书案上挥毫泼墨;在栀子花树下剪窗花,织毛衣。我有幸生活在这里,见证着这里淳朴的风气,诗意飞扬的一切。
下雨的时候,雨丝浸润着一排排瓦房,笼罩着田野,仿佛在小心翼翼的为一个婴儿洗浴。瓦片上的青苔,含苞的花朵,翠绿的麦苗都在欢喜的啜饮这天降的甘霖。
雨天人们是不怎么出门的,泡一壶香茗,倚在藤椅上,翻翻散发着油墨味的线装书,吟着《青花瓷》,也会有顽皮的孩子在雨中嬉戏,清脆的笑声如挂在檐角的风铃,美妙悦耳,清冷如月的老人举着黑伞消失在拐弯处,留下背影让人遐想。
这里的一切都如一首婉约的诗,一草一木都赋予了灵气,营造着诗意的氛围。
诗意的栖息在这片田野,听偶然传来的昆曲;听燕子交颈的呢喃。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到黄昏在夕阳下漫步,吟一句“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折一枝垂柳插在蓄满清水的瓶中,尖尖的嫩芽如崭新的刚刚萌发的梦,镜子里是一片如花笑靥,花面交相映,保留一份童心,一片纯真,去感受每一份美好,像写诗样去酝酿一份情感,是这里人们的特征。
捧一杯香茗,吹一曲箫音,我愿永远栖息在这里,以终余年。
篇二:生活当如诗作文
夕阳西下,晚霞的余晖染红了整片天。不仅吟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题记
一天从早到晚,到处都有诗意;一生花开花谢,到处都有哲理。朝阳初升,不禁感叹新一天的活力;花朵绽放,不禁觉得生活多么精彩。生活不只是磨练,还有诗的精神。
生活不是顺风顺水,总有困难和挫折,有些只是小痛小痒,不成麻烦,但却不是经常这样,它会困扰你很长时间,甚至让你觉得生活没有了希望。有人会迎难而上,但有人会退缩,它又像毒瘤一样,让人绝望。那你不如把它看成一场大雨,阳光总在风雨后,不努力怎么见彩虹。你要想想前人,就像龚自珍虽被贬,虽壮志未酬,但却怀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精神。难道改变心态就可以化解了的事却要耗尽希望吗?显然不会。诗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心灵的安身之所。我们的生活也如诗词。不如读幽诗,让心灵有寄托之处。
人定有理想,但生活不一定如自己心意。这样不开心的事会越来越多。会想过改变,想过放弃,但你有想过苏轼吗?中秋佳节,本是人们团聚之时,而苏轼一家各身在四海,整日漂泊不定,就像流浪一般。但他没有一蹶不振,他的《水调歌头。中秋》起先虽因家人分散而满怀悲愤,但又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福话语结束这首诗,乐观积极的心态终将取代悲观消极。生活哪会善待每一个人,有些还是要靠自己去争取。
说起争取,我又想到那一次我的经历。选拔人去参加比赛,我一向不喜欢参加一些抛头露面的比赛。我喜欢在舞台后默默奉献。可那一次不同了,我主动把报名了那次演讲比赛,我知道对我来说那可能很难完成,但我总觉得我一定行。进场时,我腿会发抖,我在担心忘词,万一结巴说错话怎么办。可很快就到我上台了,我开始紧张的厉害,可渐渐没有了那种感觉,和平时在家练习一样。我心里想,我想和前人一样,为理想坚持,做自己的榜样。尽管有些胆怯,但我成功了。
人生要有挑战,像诗一样会有跌宕起伏。用努力填满生活设下的陷阱,遍过诗篇学习前人的精神,生活当如诗,有风雨但会见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