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其实并不完整,绚烂缤纷的每天往往都是由不计其数的时间碎片共同构成。从当今某种意义上来说,时间是有形状的,却并不都是块块如出一辙:有些时间是单色的整片,有些时间在时代变迁下逐渐形成了无数彩色的碎片。生活的模式不过就是将这些碎片拼凑整合在一起,在这之后,我们便有了完整的时光。
为何会有越来越多碎掉的时间?这个问题耐人寻味。我们不能完全将责任推卸给现代科技,因为更大的原因可能是在于人类种族的进化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但这并不能代表了碎片化时间是毫无裨益的。碎片化可以带给我们的更多是信息。
适量的碎片时间可以在节省时间的同时丰富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如今的社会快节奏使越来越多尤其是年轻人群放弃了整块阅读书籍和报纸的时间,这是碎片化的时间利用就成了关键。公交地铁上,常常可以看到正在低头认真阅读的人——从年轻学生到耄耋老人,有的在复习课本内容,有的纯粹只是阅读些经典文学,提高自身的修养。一程下来,碎片化带来了高效率。还有的人会在路途中听音乐、刷微博微信、在手机上网购,或者抓紧时间到打一局游戏,社交、娱乐、购物似乎都在碎片时间中解决了,看似完美,但这里就涉及到了适量的问题。适量娱乐益脑是情理之中,一旦过头一味沉迷便会影响时间。不要因为碎片化而去碎片时间,这带来的反是更低的效率以及更多被故意切割开的完整时间。
那又如何去区分并且正确地拼好时间的拼图呢?一个正确的例子,譬如边运动时边听音乐,运动和听音乐两件事被合并在了一起,充分利用了身体的各个感官却又互不影响,我想这就是整合时间的最好方式。但又譬如边做作业边看视频,这就是一个反面例子。做作业和看视频原先是两个完整的时间,可以说都是信息的传输,但头脑只有一个,两者同时进行可能造成两败俱伤的结果:做作业的速度变慢且正确率变低,而看视频也没有认真看内容,对其映象基本就像没看过一样。这个例子可谓就是关于强行人工把原本完整的时间切割开的最好诠释。本来完整的时间就顺其自然、把相符合碎片拼合起来才是最正确的“打开方式”,把时间故意切碎则是完全没有必要。
中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写的“统筹方法”其实也是一种利用碎片化时间的一种方式。通过逻辑安排工序,来省去一些不必要花的时间,这是利用碎片化时间利用的初心。先洗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烧;与此同时在等待的时间里洗茶壶、茶杯,准备茶叶;等水开了泡茶喝。在经过计算后,如华罗庚先生所写,我们可以得出这种时间利用可以比书中提及的另外两种方法节省4分钟的时间,这就是统筹方法——碎片化时间利用的现身。
所以综上所述,种种举例说明适量碎片时间对我们来说是不无裨益的。只要正确地拼凑,便可把生活从黑白转为色彩,从单色转为五彩斑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