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是当代中国描述社会传播语境的一种较为形象的说辞。白驹过隙,随着时间的一点点流逝;高楼大厦的一幢幢建起;网络浏览量的一点点增加;现代社会飞速的发展。世人们一个个都难逃被“割裂”成碎片的魔爪。
其实这种“质一般”生活形式的改变恰恰的时代发展迅速相对的一种明显的征兆。其实不难发现,当你被硬生生“挤”进地铁冰冷的车厢。蓦然抬头,面对你的总是一群黑压压的人头。“他们”总是都沉默着,低着头,沉沦在那静谧中兀自发亮的屏幕。他们片面又果断地在信息的河流中疯狂捕捞着鲜活的鱼类,猛的抓住,大口咬下生鱼的皮肉,快速咀嚼,又或多觉得苦涩又带着腥,草草呕掉,立马漱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也许你会浮于虚荣的表面说明这是在争锋夺秒,努力进取。而真正停滞不前的永远是时间。而在这过程中,除了满手的鱼腥以及世界的疲惫,你还能获得什么更有意义或价值化的东西吗?
世人大多皆如此。除了充裕的睡眠段十一大整块,其余生命大多被物质与现实的棱角割得七零八落。人们为了填补那碎掉的空白,只能像个开垦者一样,俯身去拾起乱七八糟被打乱的碎片。或许,那碎片的利刃无法补上圆润的空缺。但你却总是会为了片刻的休闲与欢愉,不管三七二十一,狠着心将它硬敲进去。也许是急功近利,又或是囫囵吞枣。那又怎样?你并不在乎。你只知道你此刻离你的目的越来越近,你既满足又欢愉。
而在我看来,碎片化始终是一个虚词。它诱导着你,让你以为自己在合理的高效的利用时间。这促使完整的信息越来越少。前奏便决定一首歌的好坏,题目便能否认一篇文章的成功。然而,事事万物皆可开裂分离,难道你也要用碎片的利刃去割开一整个灵魂的完整吗?
生活不停地循环着,碎片化着。但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它不能只是追寻分裂的时候去划开自己的心境。你需要在这份尘世中找寻一段属于你自己一个人的时间。去醉心于大自然的美好,去咬文嚼字国粹的魅力,去沉沦一盏茗茶的清香,去倾听自己饱受折磨的灵魂,去安抚不再平静的内心。
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时间像海绵,挤一挤,总归是会有的。”让我们身处碎片化时代,却不被功利,金钱熏得支离。追逐内心一份平静,让灵魂与人性破镜重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