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作文网 > 高中作文 > 由躁入静作文

由躁入静作文

学霸

篇一:由躁入静作文

有一种错误叫躁,有一种谦和叫静;有一种盲目叫躁,有一种理智叫静;有一种愚蠢叫躁,有一种睿智叫静;有一种失败叫躁,有一种成功叫静。静和躁是对立面,静得躁又是相通的。

用一种比喻,躁是魔鬼,那静就是天使。躁是人性中最可怕的恶魔。躁会带来一连串的悲、怒、恨、怨、嫉妒……它甚至会吞噬美好的情感,喜、乐、宽容……老子说“躁则失君”,可见躁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敌人。

急躁的人是成不了大事业的。曹雪芹写《红楼梦》的过程肯定不会急躁,否则昌不会诞生出一部恢弘的巨著;爱迪生发明电灯时决不会急躁,否则他没有耐性寻找一千多种灯丝材料;达芬奇创作《蒙娜丽莎》时定不会急躁,否则这神秘的微笑不会让世界为之倾倒。躁为失败之母,静为成功之父。

然而躁是每一个人都会经历的状态,只有体验过躁的烦厌,才会向往静的深远。年轻时放浪形骸,充分体验过躁的错误之后,苏洵才从躁入静,苦读诗书,追求静的成功;经历过对命运的不满和对生命的自暴自弃的躁后,史铁生才懂得体悟生命中美丽而真实的静,在静中感谢生命。经历过躁后所达到的静的境界更加令人懂得静的神奇与魅力,更加值得珍惜。

于是我们便有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才能由躁入静。消灭躁是不容易的,因为它一旦落在你的心中就会不断地将它罪恶的根植入你的性格你的脾气之中。你会轻而易地暴躁,沉不住气,做出错误的选择。

我们要试着改变自己。当我们生气时,平静地对自己说:“放松。”当我们急于完成一件事时,要告诫自己做事有条理才能成事。当我们躁到寻不着方向时,静静地坐着,理一理思绪,听一听从内心底里发出的向往的方向。这些只是在生活中克服一些小躁的方法,如何真正由躁入静,则需要我们从生活中提炼出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探寻静的深意,在逐渐懂得静的精华的过程中,跟随着心灵的步伐最终由躁入静。

静为人性的本真,躁只是回归真途中的一段歧岖的山路。

篇二:由躁入静作文

曾在书上看到这句话:所谓风流,就是不忘露珠的寂静之味。我不谙这话的深意,却感怀于寂静露珠的那份动人。

我想,静就是如此,不求浮华,却不失风流。在瞬息万变的动态世界中,寻一片寂静。

我的世界在快速转动。走在夜晚灯火通明的街上,人来车往,都市的生活拉开帷幕。回到家中,面对无尽的书卷,我奋笔疾书,夜车启动。打开电脑,微博上的条条信息滚动着……想到周末过后,返校又将迎来一周的激烈前进,身边的步伐匆匆而过,我不得不紧跟上脚步,追随上去。我时刻感到我的小世界似乎没有一丝止步,它转得那么迅速令人麻木。

于是,我试图由躁入静。我渴望在这躁的世界里寻一片安静。我轻轻合上书页,打点行装,去寻一寻童年的回忆。我来到儿时成长的外婆家。站在后院门边,遥望门前那株秋海棠在黄昏中与夕阳相映成辉。那热烈的火红,点缀枝头,却显现出一番寂寞,我感到一阵颤动。次日清晨,沿着后院的小路走去。我回到了曾经玩闹过的小溪边。清流卷起一束水花,打在石上,溅在脚边。倚下身,却惊讶地看到草地上的颗颗露珠。那露珠,晶莹透明,凝聚着一夜的风流,在清晨的微风中独立草间。我仿佛懂得了那句话,所谓风流,就是不忘露珠的寂静之味。它,在这无人之地,在这瞬息万变的天地间,独守这短暂的寂静与风流。我想,我找到了静,一种躁过后空白纯洁的静。

苏子有言,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苏轼在这躁中寻得了永恒不变的东西,由躁入静,将旷达演绎得淋漓尽致。这种静,或许就是抛开身边的一切,忘记呼吸,忘记心跳,安然自若。

地球不停地运转,生活快速地变迁。它洗去了太多纯净美好的过去,却留下浮夸与空虚。然而我们却也盲目地跟随了去,不知方向地旋转。我们以为自己发展了文明,但卡夫卡曾告诉我们:“根已从地上拔起,人们却还要谈论故乡。”我们的灵魂是否也已离开我们?

我不愿在躁的世界中失却灵魂,我情愿在净土之上做一颗不忘寂静之味的露珠,并且不失风流。

篇三:由躁入静作文

米可裹腹,沙可盖屋,但两者若掺杂到了一起,便价值全无。人世间的烦躁和清静,就像这米和沙,分开时,清清静静,各有所长。若掺和到了一起,便将人生的琐碎揉和到了一起,人心怎么能不躁呢?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剥夺了静的权利,而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更是让我们的心躁动不已。QQ的,嘀嘀嗒嗒,逛街的;嘻嘻哈哈,网游的,夜以继日,K歌的,昏天暗地;打完魔兽看淘宝,斗完地主上三国,哪来的一丝空闲让人静坐独处,沉淀心情呢?久而久之,我们的脾气越来越暴躁,心态越来越急躁,心情越来越烦躁。

印度安人有一句古老的谚语:当双脚走得太快的时候,停下来等一等我们的心灵。我们是否也应该停下来,静静等待灵魂。

曾经看过一期《动物世界》,在南极,一只企鹅在悠闲地游泳。许久,可能是累了,企鹅笨拙地想爬上岸,无奈,光滑的冰层和尖冰凌阻断了它的路。企鹅急躁地扑打水面,四处游动,仍无济于事。后来,它静了下来,突然一个猛子朝水底扎去。沉潜到一定深度时,企鹅又一个转身,拼命舞动双足。近了,近了,快到水面时,企鹅猛力一扑,身子腾空跃起,落到了陆地上。

如果没有沉静,如果没有沉浮,企鹅怎能成功上岸?当困难重重,出头之日遥遥无期时,学学企鹅,不妨静下心让姿势下沉,寻求机会再反弹回去。若风风火火一味只顾着往上窜,终究只能让冰凌伤了自己。

心若一潭清水,便可容量无限;心若一潭浑水,只能整日无闲。

寻个机会,远离城市的灯红酒绿,喧器浮华,走近乡村的清静,你是否能由山清水秀中沉淀心情,远离咖啡、可乐一类刺激饮料,捧一杯温和香茗,你是否由氤氲雾气中描摹一幅古旧水墨画;远离网络电视等数字化产品,拿一本纸质书,你是否能由清新的墨香味中体悟大师的哲理?

你是否还记得仓央嘉措的诗:默然相爱,寂静欢喜?

篇四:由躁入静作文

这是一个心高气盛的时代,这是一个心烦意躁的时代。这个时代,有钱的,追名逐利;没钱的,渴望金钱;当官的,越反爬越高;没官的,竟耍无赖……这个时代人人欲求未满,这个时代人人追求他的梦。

然而,时代高速运转,转轮飞快转动,人们追梦的脚步远远比不上时代的发展。就拿汽车一族说事,人一旦开上了汽车就不想和骑自行车的比了,开两厢的想换三厢,有了国产的想换进口的,车子越来越高级就想着人家有司机真美,所以一开上汽车总觉得自己还差个档次,车厢内再舒服也平衡,于是干啊,拼啊,做啊,干嘛呢?想换车啊!可人家车越造越高级,你赚钱没它快,看着人家“呜……”一声宝马呼啸而过,你什么感觉?躁!

再比如说那些家财万贯的当官的,凭借强取豪夺以权谋私获利,营造着豪华的巢,养着几房的奶,一怕劣迹败露被双规,二怕“大奶”找上门,你说他能幸福么?一有什么风吹草动,他能不心烦气躁?

穷也好,富也好,躁是个可怕的心境,人一躁什么事也难做好,心态平和,再穷也会觉得幸福。心态烦躁,梦只会越来越远。皆如老子《道德经》中所说:“轻则失本,躁则失君。”可见,由躁入静是极为重要的过程,静以致远的道理是千古不变的。

话说回来,静是一个不难达到的境界。其实最典型的莫过于陶渊明了,“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的早出晚归生活固然辛苦,但他心静平和,追求自然和谐,得到了后半生的幸福,也立足于中国古代诗坛,成为如今人人皆知的陶圣。正如他自己所描绘“四体态乃疲,庶无异患千”、“领会仰终宇宙,不乐复如何?”多么自在清闲,这是多少人羡慕不来的,这一切理应归究于陶渊明的心静。

问世间幸福为何物?告诉你吧,幸福来源于心态的平静,来源于对现时的享受,过多的欲求只会让人心烦气躁,假若人得到了钱、名、利,却落了个寝食难安,那么那还有什么幸福可言。

曾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打工出汗的穷人,打球出汗的富人,养猪的是穷人,养狗的是富人,种稻的是穷人,种草的是富人。两者目的一样,穷人也可以幸福,关键在于心平气和,心静致远。

幸福因简单而真实,因真实而可贵,把握现时的幸福,让灵魂与我们同步。

篇五:由躁入静作文

市井酒肆热闹而喧嚣,陶醉其中的人推杯换盏、觥筹交错,甚是开怀。而栖身松林,掬一捧月光下的清泉,品其干洌,怀其清雅,也别有一番禅意。

躁与静,自有其不可替代的美丽。

生命诞生于宁静的瞬间。宇宙大爆炸之前是亘古的宁静,雏鸟破壳的前一瞬间也是无声的安静,种粒的吐芽生根更是无声无息。生命汹涌澎湃的能量正是在安静的水面以下积蓄、流动。正是这份安静,才使得生命喷涌出的能量如此震撼。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世界的多彩则大部分是由生命的躁动构成。周国平曾把人的少年时期比作一条从源头出发的河流,此时的生命之河就是应该汹涌躁动地向前奔流,去开辟出自己人生的河道。由此看来,“躁”可以是一种蓬勃扩张的生命姿态,是一种生命的律动。生命初期的躁动是对能量的恣意释放,仿佛烟火在猛烈爆炸中绽放的绚烂。

但是,烟火的美丽是以一刻不停地燃烧生命作为代价的。诚然,生命的律动展现出蓬勃的美丽,但无休止律动同样会把灵魂拉扯得疲惫衰竭。灵魂毕竟喜静。在宁静中才能得以休憩,在宁静中才能进行淡定从容的精神自省。

由躁入静,是一条灵魂的自我救赎之路。当生命的重心从对外的扩张探索转向对内的挖掘追寻,才能开凿出通往彼岸的隧道。经历过青春的躁动,体会过情感的羁绊,而后复归宁静,用精神、用灵魂去咀嚼消化这些沿途所获,于彼岸,构建一座坚固的精神家园。

从生命最初的宁静,到生命中途的躁动,再复归宁静,尘埃落定,回到原点。此时的宁静,蕴含生命的积淀,丰富而高贵。不禁想起梵高画布上的向日葵,看似恣肆怒放,其实,画中的每一笔都是克制而冷静的,其中蕴含着梵高安静灵魂的力量。

躁与静,不应是矛盾对立的双方,而恰是事物发展不同阶段内在需求的外化表现。从源头流出的黄河必是清澈的,但只有当它裹挟着黄土高原的黄沙汹涌向前时,黄河才成其为黄河,而当它汇入渤海后,泥沙俱沉,复归宁静与澄澈。

只躁不静的生命,力竭而衰;

只静无躁的生命,脆弱僵化

只有由躁入静的生命,才会丰盈而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