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说,饭桌在中国人的印象中预示着和美,预示着团圆,预示着相聚。当时,我这种小孩子,对他话中的意思并不理解,总以为饭桌就意味着美味的餐饭。
饭桌给我最初的印象就是一日三餐。生活在六口之家,爷爷再开饭前正襟危坐,改善伙食的时候,他会和爸爸喝一点小酒。待妈妈把厨房收拾停当,我和哥哥便可以一口米饭一口菜的吃起来。全家老小,你一言我一语,聊及的话题不会抄出小小的农场。
记得有段时间,哥哥总是挑我的毛病,嫌我没有女孩样子,吃饭不讲究,总拿筷子指指点点,专挑爱吃的夹,又嫌我懒,不主动帮妈妈盛饭。不知道多少次都被他气得嚎啕大哭,把筷子一扔,躲到厨房等着妈妈过来安慰我。爸爸是很偏爱我的,因为每每遇到这样的情况,他就会数落哥哥一顿,“你有大样吗?你妹妹不是小吗?”我听了心中的怒气顿时烟消云散,用袖口一边抹着眼泪,一边拿起筷子吃起来。
如今哥哥已是大学生了,多年在外求学,让我们兄妹聚少离多,恐怕只有快过年的时候我才能欺负到他了。电话里,我们很少有共同语言。他总是摆出一副长者的样子,叫我努力学习,相比较起来我还是怀念小时候和哥哥在一起吃饭的日子。
爷爷奶奶两年前相继离世,让家里顿时变的冷清。每年三月份左右,是我最难熬的日子。爸爸妈妈早早就去地号收拾房子,开始一年的春耕准备,清雪、筛土、扣大棚、选种、育苗这一项又一项活动相继展开。道路泥泞不好走,他们就吃住在地号里。我极不情愿地被送去寄宿。在住宿的阿姨家里,我们围坐在一个大大的饭桌上,从一年级到七年级的孩子把一张桌子挤得满满的。每顿饭,仿佛是一场激烈的竞赛。小一点的洒了汤,弄到了高年级姐姐的裤子上;谁的馒头剩下了,泡进稀粥里……饭菜的种类多了,我却没有胃口。我想念爸爸妈妈回来,哪怕我们晚上围在饭桌上,吃我讨厌的面条,又有何妨?
好不容易熬到地里插完秧,妈妈顶着黝黑的脸庞,满身泥水地把我接回家。坐在妈妈的摩托后面,我把脸贴在妈妈的背上,泪水一次又一次溢出眼眶。看到妈妈的样子,便知道爸爸也是如此。回到家,妈妈匆匆换上干净的衣服,就到厨房打扫卫生,我听见厨房里叮叮当当地响,觉得家里温暖起来。妈妈随即问我吃什么,我脱口而出“煮面条吧”,我看到妈妈略微楞了一下,转而笑了起来。“看来我不在的日子,你变得不挑食了,很有好处啊!”我哽咽着“妈妈做什么都好吃。”
两碗清汤面,热腾腾地摆在桌子上。有妈妈,在家里,这就是实在的幸福。想爸爸,盼哥哥,期待相聚的时光,期待一家人轻松地围坐饭桌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