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如水,时光如梭。是怎样的因缘,成就了七十亿人眼中七十亿个不同的世界?
佛说:“心性使然。”
一个人,一扇窗,用一颗心来面对世界,须臾仅此。如使窗明,则世界美好;如使心明,则阳光温馨。故美学之本意,非在物者,而全在乎我也。敞心灵之窗,明心灵之目,天地之大,自有美之属也。
又常在想,那位面对一扇污渍斑驳的窗子来批判邻妇之慵懒的太太,又何异于透过一双无法分辨色彩的眼睛抱怨世界黑白的愚者?当友人的巾帕轻轻拂过窗上灰渍,那位太太的心情,是惭愧,还是惊喜?她会否一改往日懒惰之过,抱怨之错;又或者眼前的窗明几净,敌不过内里的心庸意懒,数日后,明窗再染凡尘,旧折便会再度重唱?我只想说,我为这位太太感到惋惜,因为她曾有一段本应美好的生命于抱怨中虚度。
人人都有一颗心,心心都有一扇窗,窗窗都装了一个世界。世界的美好与否,从无定论,只关于不同的人,个中体味,百转回肠。世界之所以美好,是因为我们及时地擦净了我们的心窗,点亮了心里的灯光,才能看得清这生命中点滴处的美好,曾被误解的美好。
数百年前,真正的《富春山居图》的埋没不就是因为乾隆皇帝没有擦净心窗,细心辨识,而误被埋没青史之中吗?史料中曽记载道,乾隆皇帝在得了一幅临摹的《富春山居图》几年后,又意外购得真品,他却依旧执迷不悟,即使重金购下真画也一口咬定了这真画就是一纸赝品。以至假画飞黄腾达,而使真画笼覆于烟尘。
于此余尝有叹焉,夫目不明,心不静,而得美之真粹者,自古以来未之有也。心之明净,则善悟,性修,而后美成。俯仰之类,一世更止,钟令鼓道,又哀江海天地之不尽。纵得全缘造化,未及遗忘而孟婆汤烹。世事漫随流水,算来梦里浮生!于生之处破西窗纸,所得美者,尽为此生之所富也。
嗟乎!明窗之美,为美身、美德、美心。人之心窗净,则一世所观之景多为花月郎照,羽扇霞光。心窗不净,则唯观夫“凤凰台之枭鸟宿,莫愁湖之鬼夜哭”。心灵对于纯净的守望,不失为一种境界。王国维曰:“有境界,则自成高格也。”
当你我将心窗擦亮,拭却尘埃,犹现生命之美,是那一轮无瑕的明月,二八正婵娟;是那满树馨香的花开,风吹入帘里,唯有惹衣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