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部分女孩子来说,剪头发可不是件令人开心的事。
走进理发店,就更令人不悦了。见到理发师,什么不要不爽不乐意的心情却全没了,因为“该来的总会来”。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你口中的发型和理发师手中的发型完全是两个“东西”:一个是“理想很美好”,一个是“现实很骨感”。
我就有过这样的体验。
那还是上幼儿园大班时。妈妈嫌我头发太长,每天早上起床扎头发太费时间,加之头发又多,洗头更是不用说了,单是等头发自然干,就要几个小时,而我们家又不爱用吹风机。这些坚定了老妈要给我剪短发的决心。
我怎么可能愿意。小时候的女孩子,谁不想留长发?偏偏就是小时候最容易哄骗。
妈妈看我一脸死不剪发的表情,于是计上心来,她说:“我们不去剪发。妈妈去剪,你陪妈妈去好不好?”我竟傻傻地点了头。
到了理发店,老妈一把把我抱到椅子上,身后的理发师正在翻找着工具。
还没等我哭出来,老妈又开始哄道:“你的头发太丑了,理发师说要帮你修一下。”我竟然又傻傻地同意了,安安分分地坐在椅子上,幻想着剪好后的美丽样子。
整个理发过程中,我竟然没有朝镜子瞧上一眼,一次也没有。记得清清楚楚,整个理发过程中,我都在认真地数理发师围在我身上的黑布上到底被染发剂喷到了多少个白点。
隐隐约约地,倒是听到妈妈在跟理发师说着什么。是到剪完头发抬起头看到镜子前那个“惨不忍睹”的鸡窝时,才恍然明白妈妈在跟理发师说什么了,她说:“再剪短一点,越短越好!”
离开理发店前,我发现墙上挂的每条黑布都布满了被染发剂喷到的白点。
“那是什么?”我指着黑布,莫名其妙地问了一句。“什么?哦,那是理发时给人穿上的布。看那些白色的图案,是不是很好看?”妈妈说。
“白色的图案?”哦。原来这就是我费尽心思在数的东西啊。
印象最深的还有两次剪“蘑菇头”。
第一次,是上幼儿园以来头一回剪头发,我自愿提出的。理由很简单,只是单纯地因为在幼儿园午休起来老师帮我扎头发扎得太紧。于是终于有一天,我回家,忍无可忍,向老妈郑重宣布道:“我要剪头发!”
至令我仍记得老妈听到这句适后脸上绽放出的笑容,要多灿烂有多灿烂。她二话不说,拉着我就准备出门。还是爸爸把我们拦下来,说天太晚了,明天再去。
结果第二天,第三天……因为种种原因,全都没去成,我只能每天一边忍受着扎头发的痛苦,一边告诉自己:“这周一定得去剪头发!
终于,在过了两个星期后,老妈带着我走进了理发店。我是满心欢喜的:终于摆脱扎头发的痛苦了。
“成品”却没有我想象得那么好。厚重的刘海,刚过耳朵的头发,发尾还很顽皮地向上翘。我望着镜子,呆呆地看了半天,并不满意。在我看来,我的脑袋活脱脱就是一只刺猬。妈妈却在一边不停地夸道:“好看!好看!你就适合剪短发。”
第二次剪头发,就不是我自愿的了。
在经历过那次不满意的剪发后,我下定决心不再剪短发,老妈似乎也懂我的心思,那以后虽然有提议让我去剪短发,却并没有强求,
然而上了三年级,突然有一天老妈下令让我去剪头发,还是剪小时候的“蘑菇头”。这个发型和“锅盖头”差不多,我当然是不愿意。老妈也没再说什么。
我以为她只是像以前一样,说说罢了,也没太在意。哪知第二天放学,老妈就直接把我拉进了理发店,没有宽容的余地,就一句话:“必须剪。”
我辛辛苦苦留了一年的头发,就全都送给垃圾桶了。
倒是现在,对剪头发不那么在乎了。妈妈也没再来命令我剪头发,我也很配合,保证一年去理发店一次。
清明节假期,去剪了头发才突然发现,好像这几年,一直都在清明节这一天剪头发,剪完后的成果,也一直没让我满意过。可心里还是决定了:以后就在每年的清明节剪发吧。
我喜欢这种仪式感,好像这样,长大后回想起来,就会很骄傲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