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人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美丽的”,我认为这种论断是片面的。只有在不影响集体及他人利益的情况下,这个命题才能成为真命题。反之,在影响集体及他人利益的情况下,适合自己的不一定是最美丽的,反而可能是最刺眼的。
那么,这个片面的论断是如何得出的呢?先给这个命题设定一个前提:在不影响集体与他人的情况下。人为什么总喜欢去追求所谓的名牌、名车之类无关紧要的带有“名”的事物呢?(名校等有实际用途的除外)我认为很多情况下是个人虚荣心所使。在这些名品牌创立之初,也许是由于它的产品让使用的人更方便、舒适。于是在各自的圈子里提升了影响力,不愿做“薄利多销”的生意,改为“高利营销”,以获得更多的利润。还有一种情况是本来这种品牌用的材料好,成本高,所以定价也高。综上所诉,喜欢买价格高的东西原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的体现。然而经过时间的长期洗刷,高价的东西也可能是能被形式主义侵蚀,被赋予了另外的意思,于是许多人去买高价的东西,更多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买高价、买名牌成了富有的代名词,而不是美好,舒适,耐用。但人们只能感受到自己的意识,他们本质上还是喜欢适合自己的,而不是价格高,看上去有钱的不适合自己的事物,因为人是无法站在别人的身体里用别人的大脑来感知这个世界的。于是人们就提出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美的”这样的一个观点。
但是如果在该命题前不加任何条件与情景,这个反而是一种利己主义的体现。不妨用反证法证明之。首先,假设它是正确的。假设“我”喜欢一样不适合该场景,但是适合“我”自己的事物,并使用该物品进入该场景,该场景中的其他人不认为这是最美的,只有“我”一个人坚持自己是最美的,这反而是顽固不化,不守纪律的表现。这样说可能比较难以理解,可以找“特殊值”进行代入。比如“我”喜欢穿合适自己的黑大衣,而不喜欢不适合自己的校服。但是有一天,“我”穿着黑大衣去上学,坐在教室里,别人身上都是白色的校服,只有“我”一个人穿着黑色的大衣。别人会认同“我”的大衣是最美的吗?当然不会。把场景扩大,比如在操场上做操,齐刷刷的白色中掺杂着“我”一个黑色,分外显眼。被校长看见了,还要加以处分,违反了学生在学校内必须穿校服的规定,全校师生会认为我的大衣是最美的吗?当然不会,在这个场景中我的黑大衣美吗?当然不美。与我之前的假设矛盾,所以假设是错误的。
可以把特殊情境取得再特殊点,是以证明这种是利己主义的错误。当几十个人被困在一座房子里,只有一桶水可以饮用,但这时有一个人想洗澡了,于是把这桶水全部用来给自己洗澡了,其他人的生命就机岌岌可危了。洗澡相对于不洗澡是不是更适合自己?是的,那它是最美的事情吗?当然不是。这桶水是所有人赖以活命的东西,其中一个人拿它用来利己了,这个人在他人的眼里比不洗澡更脏。这又与假设是矛盾的,故又可以证明在所有的情况下,“适合自己的才是最美的”该命题是错误的。
那再做一个假设,“在利于他人的情况下,不适合自己的不一定是最美好的。”举个例子,就比如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他日日夜夜地为人民大众工作,一天只睡几个小时。这种高强度大的工作适合他吗?我认为是非常不适合他的健康的。说实话,一天工作20来个小时,每天如此,连续工作27年,即使身壮如牛的人也受不了。那周总理是最美的吗?我认为是的。无论在他的身前生后,他都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爱戴与敬仰,比如“十里长街送总理”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所以,在利于他人的前提下,不适合自己的也许会成为最美的。
综上种种情况的分类讨论及所述的所有命题,第一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该命题是假命题,除非添上一定的前提:在不影响集体与他人利益的条件下。这个命题的证明,第一我们不能做一个利己主义者。第二,在利于他人和集体的前提下,不适合自己的也许会是最美的。在该证明的过程中,告诉我们要尽自己的力量去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有一个无私的心。如果能做到这样,那就一定是最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