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的茶文化可谓是博大精深,想必大家也都有所耳闻。而像我们这样抱着“大饱口福”之意前往徽州的也不少,却也不曾想收获到了意料之外的惊喜。
初进茶园便觉得这次茶文化的讲解不一般。以往参观的茶博园里外都透着一股“浓厚”的“油墨味”,同学们只能根据一排排展厅前的文字描述来想象茶叶在不同阶段的鲜活样子,这样的方式虽然便于记录,但茶文化本应有的趣味却在无形中消失了。不得不说,有了以往的对比,我更加欢喜于现在的情形了:错落有致的茶叶散落在不远处的山地上,一簇簇,一层层,有时迎着微风摇曳几下,像极了舞团的演员们,纤柔灵巧。原来这样的设计是让大家亲身体验采茶过程的!心中不觉愉悦起来。再说这“品”字,老师说“品”上三个“口”叠加而成,意味着要细细品味三次,依次是:眼品,鼻品,口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会茶的韵味。
依稀记得大家采茶时憨笑的样子!看着当地人熟练地挑拣着鲜嫩的茶叶,让它们轻盈地跃进竹篓,竟与我们的笨拙又成了鲜明对比!同学们也只得憨憨一笑了。每一片茶叶的形状都像是一根细小的羽毛笔,上面那轻而薄的“羽毛”在微风中摆动着,不自觉地增添了几分灵气。上面那水滴形的叶片小心呵护着里面的嫩芽,像极了一位慈爱的母亲。它们在竹篮中安静地卧着,这时又像极了乖巧的孩子。那叶片虽小,却也精致得很,上面蜿蜒着许多纤细的叶脉,纹路清晰;中间的嫩芽上有些微小的褶皱,构造分明。背着这样一群可爱的精灵,怎能不叫人快话!当然,三“品”中的“眼品”,我们算是体味到了。
说到“鼻品”,我们先得了解一下制茶的步骤:采茶、杀青、揉捻、烘干。其中数杀青最为关键。同学们好奇地望着给大家演示制茶过程的茶园劳动者。他先将茶叶松散开,倒入锅中,茶叶便开始在锅内的高温下散发出淡淡的青香,那味道就像它的颜色一般质朴清新,使人心向往之。时间越久,香气越浓,好像一位久经历练的年轻人,最终走向成熟,步入巅峰,光彩照人。在场的所有人都被这经过磨练的香味震慑住了,兴许是香气中的顽强与执着使我们难以忘怀吧!烘干后的茶叶散发出更加永恒的香气,不似杀青时的“活力四射”,却多了一份坚忍和老练,鼻品的意味莫过于此了!
最令人期待的就是“口品”了,望着水中逐渐向上漂浮的茶叶,它就像是一种缓缓上升的力量,虽不能一下子使人兴奋,却能让我们保持那份难得的成就感,还记得同学们慢慢品茶时的陶醉神情,仿佛那味道永远散不去一般。茶叶的制成是艰难而充满挑战的,如果不经历各种磨练根本无法留下如此令人回味的香气,想必这对你是有一定启发的吧!
当然,同学们的种种联想都被老师找回到了现实——“大家在实践后可要将心得记录在游学手册中啊!”
愿我们心中的茶香永久不散!
茶园的惊喜着实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