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家门,骑上共享单车;走到商店,给手机连接上共享充电宝;走到书店,阅读一本共享书籍……越来越多的“共享”项目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我们的生活正在被悄然改变。
“共享时代”已经到来,但它能否延续,又是一个未知数。对于“共享”这一创意,不可否认的是它循环利用资源的创新性。但站在其对立面来说,“共享”真的节约资源了吗?
“共享”给了“破坏”机会。“共享单车”刚刚兴起时,所有单车都崭新地、整齐地摆放在路边。扫码、开锁、骑车这一过程无比顺畅,其余的单车任然处于原位,整齐划一。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惊奇地发现:许多单车已经被破坏!那些单车被上一位使用者随意地堆放在自己离开的地方,下一位使用者苦苦寻找,找到后从一堆单车中急忙抽出一辆,其余单车失去了支撑,横七竖八地歪倒在地,人们也不去扶起,只管自己骑着车离开目的地。再过了一段时间,单车上的二维码被胡乱涂改、随意割划,变得“面目全非”。有时一位使用者接连扫描几部单车却无一能使用的情形也是大街上常有看到的,甚至是自己常有遇到的。这些毁坏单车的人意欲如何?或只是满足自己破坏时的一时快感?抑或是有利益牵扯?我们不得而知。至少我们能确定的,是许多资源被逐渐破坏。
“共享”给了恶劣行径以“掩饰”。一辆共享单车、一部共享充电宝、一本共享书籍会历经无数人之手,循环往复地被使用。而其中,无数人抱着“又没人知道是我做的”心态,对这些共享产品用完就扔,毫无珍惜之情。虽说有些共享产品上装有一些技术手段以追踪使用者信息,但茫茫人海中,它们的作业也是微乎其微。于是助长了许多人的恶劣行为,掩饰了他们的丑恶行径。
所有这一切源于什么?是监管不力吗?是市场疏漏吗?我认为,是素质低下。当“共享”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却有许多人仗着不是自家的而随意破坏。我想,正是这些人的低道德行为,使得无数创意面临“夭折”。
“共享”只是一个先例,“共享时代”终将会被其他时代所代替。但在这漫长的岁月长河中,所有计划的发展和实现都依附于我们的行为。只有我们的素质跟上了时代的步伐,所有兴盛的时代才会延续下去。顺手捡起地上垃圾、顺手扶起倒下单车、顺手帮助过路行人,一点一滴的行为都来源于我们内心的奉献精神和善良之礼。
在这“共享时代”里,我们要思考的不过是一个素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