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而信息时代的来临,则是将信息推向碎片化的顶峰。碎片化的时间,碎片化的购物,碎片化的社交,碎片化的心态于认知……
我曾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名大学生,每日设置极其详细的时间表,连休息时间也一一列举。我很佩服这样的做法,但不尽认同。我们的日常生活被各式各样的信息所充斥,压力与日俱增,既然这样,为何还要用时刻表来时时限制我们自己呢?
一个手机在手,可能所有碎片化的时间都被打发了,但其中的褒贬还要看使用者。而像阅读一本好书,需要空出一下午的时间,像品名茶般,一口一口抿,才能慢慢入味。有人会说,我很忙,没有时间。鲁迅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一挤,总还是会有的。既然我们都承认自己不够抓紧时间,亦或是我们挤出的时间都无法使碎片化完整,就是我们对时间的珍惜还不够。
长时间的阅读会营造一种氛围,书中的喜怒哀乐会清晰地展现在你的眼前。你与他们在内心也有了一种灵魂交流。你就会特别想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而当你在一周后再看这本书时,书中的所有,对你而言,不过是陌生人。上次阅读时所萌发的想法和疑问可能已被抹去,那样,在读完这本书后,对书的了解可能没有一气呵成那样透彻、震撼。
另一种方式面对碎片化便是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做碎片化的事。比如说社交。当我们在等车时,我们可能会打开手机的聊天界面打打字。
还记得以前小学时,学校每天都要英语默写,而我那时的默写一直很差。于是我就在前一天录好一段音频,趁着在路上十五分钟的碎片时间,背背单词和课文。有了紧张感,背诵的速度自然而然提升了。人在早晨的记忆是一天中的鼎盛时期,所以那些字母一直牢牢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不仅我的默写成绩提高了,还顺带练习了我的口语发音,看,一举两得。
无论是在等车时聊聊天、看看书,还是在上学、上班路上背背英语,学习外语,都是一种利用好碎片化时间的方式。
在可碎片的时间内做可碎片的事,在完整的时间内做一气呵成的事,两者兼得,会让我们做任何事都更高效、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