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隔壁屋里传来的稚嫩的“a、o、e”的朗读声,望着窗外的柳树随风飘扬,我的思绪不禁飘到了远在苏北的那个小县城。
那时爸妈在城里做小生意,我就在乡下靠爷爷奶奶生活。村上没幼儿园,到了上学年龄,我直接进了村上仅有的一所小学。那是一间大平房,因为老师少,地方小,我们还是一二年级一个教室里上课。上学还要自己带个小板凳去,等放假了再带回家。书包也是妈妈自己缝的斜跨的布包。
家里离学校很近,而且是弯曲偏僻的小路,偶尔只有自行车经过,所以那时候的大人不像现在,老担心小孩在马路上有危险。我们每天都是自己走路上下学,在路上可以随便玩,还可以和小伙伴到田野里探险,但唯一不好的就是我们都很怕下雨。雨后的小路一经过“发酵”,就变成了一个粘人的“泥团”。记得一年级刚上课没多久,一天早上去学校的路上,我因为不小心,在泥地里摔了个四脚朝天,一下成了个“小泥人”,只好哭哭啼啼回家去。到了家,连姑姑都不认得这是谁了。我抹了一下脸,成了一只小花猫。等到姑姑给我换完衣服后,我却不敢去学校了,因为当时已经开始上课了,我怕老师责骂。姑姑只好陪着我一起到了学校,和老师说明原因,我才敢进教室……
后来爸爸妈妈想念我,把我接到县城里上学。城里的教室又大又宽敞。不过刚去上课,我就闹了个大笑话。第一次语文老师喊我朗读课文,因为在乡下老师都是用方言给我们上课的,我连普通话都说不标准,再加上紧张,结果那课文就被我读成了一篇带颤音的方言文章,同学们听得都乐得哈哈大笑。
那时候的我们没有手机和平板玩,一下课,大家就一起玩游戏,女孩跳皮筋,丢沙包,男孩打弹珠,斗鸡。周末,我和同伴经常在路边的书摊,花个1毛钱一坐就半天,可以随意看连环画,故事书,乐在其中!
“a,张大嘴巴a、a、a……”我的思绪又被拉回到现在。如今,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这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不管时光如何变迁,不变的是我们仍在不断学习和探索的精神,我想这就是永不消失的教育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