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于人工智能,在享受作为“造物主“的满足感与惊叹之余,永远或是将会有很长一段时间,存在对它们的畏惧。人类不畏惧自己熟悉的东西,比如动物,因为人类理解它们的需求与本能,也因为这两者与自己有极大的相似性,而人工智能不是人类熟悉的东西。人类不畏惧植物,因为它们有实体却没有能被人类理解的意识,但人工智能有与人不太相同的实体与和人类相似的意识。
人类担心人工智能,担心的可说更多是人类自己加于人工智能上的人格与意识,以及在这之前已经存在于它身上的能力。人类与人工智能也许没有区别,如果地球存在意识或者世界存在一个真正的造物主的话。人工智能就像是一面镜子,反映出人类自身,有相似的功用,也不是欺骗、反恐、控制欲。因为人工智能本身是人类的功能的模拟,而未来的人工智能更可能具有当今无法想象的拟人性与能动性。
苹果公司总裁库克认为,他不担心人工智能会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更值得担心的是人类会像计算器一样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人类于人工智能便如是,人类究竟为什么发展人工智能呢?因为人工智能在某些方面相较于人的优越性,比如需要大量计算的,学习能力的领域。但如果人类如计算机一样以优越性为原则思考,那么人工智能终有一天会延伸到它们以目前的价值观与同情心不该涉足的领域,比如战争。
信息时代的快节奏城市生活压缩了人们做决定的时间与人们思考的时间,人们以最简单的标准去应付一个又一个不太需要思考的问题,不得不承认每个人都有羡慕已经输入程序的人工智能之时,按既定的标准思考。然而当我们真正地习惯了这样的思考方式之时,我们又怎样在思考某个需要思考的问题时对抗潜移默化形成的方式,将自己用计算机区别开?而一个简单到可以成为定式的思考方式,又能有多不脱离功利境界呢?
每个新事物都是一面近向今人类的镜子,映出的更多是人类自己而非它本身,当《三体》中的逻辑面对善良而单纯的应教时,他不禁感叹:如果地球上一半的人都能像她一样,那三体人就不必侵略已获得生存之地了。面对人工智能,面对潘多拉的魔盒,我们要想的不是它怎样影响我们,而是我们务实,在怎样影响它,如果以我们计算机一样的思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