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敲打”是一个手上的动作,而我的父亲却很擅长使用语言“敲打”。
“爸!你看我这次考得多好,我跟你说,就我这成绩简直可以‘载入史册’!”
一回家就撒欢儿似的向我爸“宣布”这个好消息,本以为我爸会大肆夸赞,没成想却只是平平淡淡地说了声“哦。”
上了初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小测试与大考。考得好了,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我考得这么好,你就一个‘哦’字?”我有些难过。
“不然呢,如果是你中考考成这样,别说夸你了,你想要什么都可以。再说了,这么一次的成功就让你骄傲成这样,你注定一事无成。”父亲的话像一盆冷水浇在我心里,是啊,这又不是中考……一次的成功又能代表什么呢?
时光如白驹过隙,慢慢地,我已经步入初三,学科内容也越来越难,父母早已无法辅导,学习终归是自己的事。
“唉!作业好多!好难!好烦!”
我一动不动趴在桌子上,美名其曰“思考人生”,实则是耗费时间、发呆罢了。我爸走过来敲敲桌子,打趣着说“哟,这干嘛呢,人生思考得怎么样啦?”我一脸不耐烦地看着他,想让他走开。
“不会吧,不会吧,你还有不会写的题?学习这么难,我看要不然你就别上学了吧,在家天天睡觉,我们把你供到18岁,你就去工地搬砖吧!”我爸阴阳怪气地说。
切,搬砖?大可不必,我还想过朝九晚五的生活呢。输了不丢人,认命最丢人。我赶忙坐起来继续思考题目。
我的父亲总是会在我骄傲时,遇到困难想放弃时,对我进行“冷嘲热讽”,用语言“狠狠地敲打”我。据说在我小时候也是如此。
小时候,我学走路。
扶着床,扶着墙……起先,还是慢慢地“挪动”,生怕摔跤;后来啊,胆子是越来越大,越“挪”越快;到后面直接不扶了,结果刚松手,才抬起脚,一个没站稳,“咚”的一声直直地摔了下去,“哇——”。我爸坐在沙发上看着我出糗,笑出了声,我哭得更大声了。
“哈,这就摔倒了,不行啊你,你自己爬起来吧,既然你想学会走路,那便要学会承受摔倒带来的疼痛,只有你自己学会跌倒了再爬起来,那么你才不会畏惧‘摔倒’。”……
虽然这些光辉历史都是母亲转述的,但我相信我的“老父亲”确实会这样“敲打”我,毕竟类似的语言敲打贯穿了我的记忆。
这来自父亲独有的“敲打”方式,成就了现在乐观心大的我,或许这就是父亲对我独特的爱。
这“敲打”会成为永恒的青春印记,引领我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