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没什么文化,却用她的一言一行影响着我,一生保护着我。
小时候,父母去广州打工,把我寄养在外公外婆家,一走就是六年,期间虽回来过,但儿时的记忆所剩父母的寥寥无几。想必那时的我定是觉得自己是无人要的小孩,好在乡下的孩子都是如此,缺少父母的爱。
父亲曾跟我谈过,我四岁那年他俩收拾行李从广州回家,好不容易见到我,我却见他们如坏人似的往桌子底下钻,甚至往外跑。亲昵的话或行为就没表达过,那时他们失落极了,我当然已忘。想到这么多年未与父母亲热过,也从未说过“我爱你”,与那时也有一定关联,心里无形的隔膜还是存在的。
后来搬到孝感,真正算是一家人在一起了。我和母亲乘坐一辆大巴,一路上我东张西望,问这问那,母亲也耐心的跟我讲,下车后母亲牵着我的手,细心的教我过马路,这比我在乡下看到的车子多多了。上二年级后,我拒绝父母接送而选择独自上放学。母亲说她不放心,始终不同意,但因我的执拗,最终妥协,我欢快的像只小兔子蹦哒回家,直到有一天我无意回头瞥见了母亲,原来,母亲一直跟着我。
后来有了弟弟,家里多了一张嘴,日子就过得有点拮据了。母亲一生过的平凡,没享过什么福,但她从未诉苦,而是在家努力做一个贤妻良母,日益操劳让母亲从前光滑细腻的皮肤多了些许皱纹,从前乌黑亮丽的头发上增添了些许白发,那是时间在她身上留下的足迹,我长大了,母亲却渐渐老去。
母亲生下弟后大半精力都在弟身上,虽少了口传心授,但也给了我不少行为上的榜样,潜移默化,甚至连我自己都未察觉。母亲生在上世纪70年代,穷苦的生活让她养成了勤俭之持家的性格,这也教育了我。每到换季,母亲就会给我和弟弟增添两件新衣,太旧的衣服就改为其他用途,但她自己很少买新衣,即使买了也是廉价的,她为这个家操劳,精打细算,没有丝毫浪费。
早晨去集市买菜,都只是顺便买一个一元的馒头作为早点,连4元一碗的面都舍不得吃,“这不划算”是母亲常说的一句话,节约也是她一辈子都践行的。喜欢砍价并且精挑细选买回最新鲜蔬果的母亲并非真的乐衷于做此事,而是为了花更少的钱买更好的东西。
我长大了,懂的东西渐渐的比母亲多。面对日新月异的电子产品,她好奇却心有余悸,她不知如何使用,并且有太多东西没有见过,这么多年都是整日洗洗刷刷,缝缝补补,教她打字不会用手写,我笑她笨;让她学广场舞,忸怩着身子像机器猫跳舞,我笑她太僵硬;去散步时,我健步如飞将她甩出一大截,我笑她太慢……青春,活力与母亲渐行渐远,留下的是皱纹、白发、老茧…
母亲活了半辈子,永远都是为家人定制蛋糕,做宴餐,却从未为自己庆祝过。母亲节到了,她会给外婆打电话送去祝福,而我就算知道也不会去祝福,就像有块糖搪塞在喉咙里,想吐出去很难,这样的话我说不出口,尽管我很想说。不知母亲如何看待,或许觉得我只是未懂事,或许是难于言表,或许是根本就没这份心……
母亲将她的爱都毫不掩盖的表现出来,而我却遮遮掩掩,下一次到母亲节,我一定亲口对母亲说:“妈妈,辛苦了!我爱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