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和日丽,少有的冬日好天气,雾霾暂时退却了。
去一家银行办理业务。
排队等候的顾客中,有位50岁上下的男子,戴一副黑框眼镜,皮肤白净,穿戴整洁得体,言谈举止温文尔雅。他正在和保安闲聊着,看上去他们很熟。
话题突然转到了一幅书法作品上。原来,马路对面某书法培训学校正在门外举办学员优秀书法作品展,各种书法作品或龙飞凤舞,或空灵飘逸,或工整隽永,各有千秋。“司马文章元亮酒,右军书法少陵诗”就是其中的一幅楷书作品。“元亮是指谁?”保安问眼镜男。“元亮是个造酒的,很有名,就像杜康一样出名。”眼镜男斩钉截铁地又重复了一遍。说话时,他还特意提高了音量,以显示自己的肯定和自信,不容置疑的语气分明是在证明自己的渊博。“哦,原来是个造酒的。”保安喃喃道,若有所思。转头的一瞬间,眼底掠过一丝不动声色的微笑。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我想起了曹操的诗句,杜康的确是酿酒鼻祖,这点没错。可元亮应该不是造酒的吧,应该是指诗人陶渊明吧。难道是我记错了?迅速掏出手机,百度一下。
百度百科: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汉族,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曾做过几年小官,后因厌烦官场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史料记载,也从没说他会造酒。我忽然读懂了保安的微笑。
难道眼镜男是在不懂装懂,强不知以为知?浅薄无知却还理直气壮、振振有辞?也许是。
忽然联想到了我们的教育,心头顿时笼上一层阴霾。教育家李镇西老师有句振聋发聩的话:可怕的现实是,很多学校有那么“一群愚蠢的老师在兢兢业业地工作着”!套用他的话,是不是该说教育界也有那么“一部分愚蠢的领导在兢兢业业地办坏事”?滥竽充数,以权威者自居,高高在上,发号施令,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兢兢业业不遗余力地以自己的错误见解不容辩驳地领着师生犯错误,实在是悲哀!我们不能做埋头苦干“愚蠢的兢兢业业的误人子弟者”。一个不懂教育规律,不懂教育本质,不理解孩子的教师,越负责任,对孩子的伤害越大。教还不如不教!值得深思啊!
孔子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无知就别瞎说!无知就别瞎指挥!
也许,眼镜男并非不懂装懂,而纯粹是记错了,无意之中犯了个低级错误。那倒也情有可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知不知道元亮是干什么的实在是无所谓。然而那贸然的一句话却使他文人雅士的形象瞬间在别人心中大打折扣,让人忍俊不禁。倘若如此教育学生,后果将会怎样?
许多时候,急于表白未必胜过沉默。往往“此时无声胜有声”,沉默同样魅力无穷。再者,你不说,谁也不知道你在想什么,哪怕你无知浅薄,庸俗无聊。而一张嘴,这一切可能就会暴露无遗。正如打仗,与其暴露于明处端着枪虚张声势漫无目的一阵乱射,倒不如躲在暗处荷枪实弹却一枪不发等待时机。说之前最好先掂量一下,说不准,那就别说!倘若有人以讹传讹,人云亦云,岂不贻笑大方,贻害无穷?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声情并茂诚然值得称道,谦虚谨慎句句靠谱严谨含蓄同样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