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不曾去过北方,也不曾看过真实的芦苇,然而在我的内心深处,常常有一片青春的芦苇,她仿佛是一个个自由的精灵,远离尘缘世俗,独守江畔的一方瘠土,筛风弄月,风流潇洒,将宁静浓缩成亘古的沉默。
芊芊芦苇,在滩畔扎根,在路边摇曳,想象中,芦苇是最容易拔动历史苍桑和人世的痛苦,她仿佛一个涉水的女子远道而来,从远古、从历史、从《诗经》……带着三千年古国的文化,浓缩成为中国最优美的诗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想象中芦苇,有说不出的美,然而真正知道芦苇,却是在读书的时候,翻开那一本本的书,无数的故事里都埋藏着凄美的芦苇;易水之滨,荆轲告别燕太子丹,踏上刺秦的不归路。他身后的芦苇,一定在萧萧寒风中轻荡。乌江之畔,四面楚歌,西楚霸王肝肠寸断,在“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哀叹声中,虞姬舞起长剑,用生命当作最后的舞,在她倒下的地方,芦苇也忍不住悲伤,为这凄凉的诀别呜咽。汩罗之边,楚之屈原,掩面叹息,仰天长泣。居庙堂,不能为民解难;谪乡野,不能替君分忧,生命的沉郁寂寞,让他纵身于大江。于是,青青的枝叶,包裹着粽子,代表着千千万万人民崇敬的思念,投入江中,那荡起的水波,是芦苇悲鸣的泪滴,成了端午节最深沉的思念。……
每每空闲,一书在握,感觉进入一个芦苇的世界,同一蓝天下,和太白同醉,与屈子同愤,跟苏轼同发少年狂,在这透明的心情里,我读懂了字里行间的忧郁、悲惨、辛酸、苦涩和无奈,我们的前人,把历史的悲痛和苦涩咽下,写下饱满深沉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