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以儒释道为中心,外兼容诸子众家之长,才能得以优秀传承。只有准确明了地知道这一点,才可能对中国传统文化作出公正的评价,才可能做到讲一部国学。当然,这样也才可以谈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民族文化的包容性。所以,应当要树立正确的国学观和文化观,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有观点认为中国文化就是儒家文化,于是,市面上就出现了以“国学”之名出版各类关于儒学的图书。这些书籍不断侵蚀着人们的思想,使人对中国儒学文化和“国学”带来误解——特别是全民争当公务员现象出现。近日,随着各地公务员考试热度持续升温,考生百态地成了媒体关注的对象,有媒体发布一条新闻称:身家超千万的富豪浩宇,因羡慕公务员稳定、“高人一等”的公家身份而决定报考公务员。面对这种畸形的追求,我们不由地思考:一个民族的历史所沉淀的文化、知识和经验,仅仅靠儒家文化的传承能使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吗?一个人的追求和发展就仅仅锁定在不一定适合自身发展的仕途或前途上吗?
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人民当家作主、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更应该真正地弄明白儒学精神内涵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更不应该一味地尊崇儒学,我们要在文化基因上重构“百家争鸣”的文化基础。新文化运动中,北京大学建立起“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指导思想,为中国文化的研究开辟了新纪元。
飞鸟过往间,生生灭灭千年的过客拮来冷月吐织馨香的巾绢,为你擦亮迷离的双眼,去发现尘封于天地之间的美丽。俯瞰今朝,当东西方思维方式出现明显的不同时,也应当秉持中国文化的儒释道精神并让诸子百家的精神大放异彩。当今世界有60多亿人口,上千个民族,这些民族都有自己的生产,生活实践,形成了自己的文化风格,显示出了独特的魅力,因此,中国政府要大力地重构“百家争鸣”的基础,让13亿人能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让百姓的精神空间与选择越来越大,让更多的人在自己的兴趣中追求生活。
对于国学,我们避免沉溺于单纯复古甚至迷恋旧骸骨的泥淖,要具有世界意识,开拓视野,注重东西文化比较,既融合世界潮流,又富有中国特色。一国之学问的现代化,渐渐以生活方式的变化,带动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升级,如今,IT行业、3G行业、汽车制造业、设计产业、医药行业等等,正在不断地培养出人才,为各家艺术与生活方式的优化贡献智慧。选择合适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在纷繁的物质生活的刺激下,坚持心灵的准则。
闭眼驭思,轻启双唇,浅唱韵律,品味儒学与国学永不磨灭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