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出去放松也是极有必要的。昨天,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堽城坝,开始了一场丰收之旅。
来到堽城坝,我无心观看正在修建中的拦河坝,一朵洁白的小花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她大概有我腰部那么高,一丛丛聚在一起,如杂草一般密集,却全无杂草的庸俗,绽开的花瓣显示着它的典雅。绿油油的花萼支撑着花朵,如爬山虎的吸盘紧的吸着花朵。棕而带红的根茎弯曲而上,虽然它又多又弯,但看起来十分“坚硬”。
那朵雪白的花朵屹立在一群花骨朵中,旁边一棵茂密的树在为她遮阳。在阳光的斑驳照射下,宛如仙女下凡。清风吹起,花朵翩翩起舞,叶子沙沙作响,像是在给她伴奏。我看的入迷了,妈妈的呼唤声把我拉回了现实。妈妈问我:“你干吗呢?”我没有回答妈妈的问题,指着那朵白色的小花问道:“妈妈,这是什么花?”妈妈瞟了一眼说道:“这不是棉花吗?”我惊奇的瞪大了眼睛,不可思议地说:“我一直以为的棉花可是人工制成的呀!今天见到了真正的棉花,真是长见识了!”
刘老师说,处处留心皆学问。一次出游就能让我知道了棉花,我以后一定处处留心,学习知识,以此来充盈自己!
花生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这首耳熟能详的谜面,说的就是人们都喜爱吃的花生。我们顺着一条静谧的村间小路,继续前行。爸爸妈妈把我带到了一片空地前,在这里,我深刻了解了《落花生》课文里花生的样子。
来到这里之前,我对花生的了解几乎为零,除了知道花生的果实是埋在地下,其他的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望着田里花生绿油油一片,望着农民阿姨们在那里辛勤的工作。望着一旁堆成小山的拔好的花生。我恨不得一个“箭步”冲过去,去了解花生。当我真正走到田里时,好奇心满满的我当起了研究员。未拔出的花生只有秧露了出来,每一株大概到我的膝盖位置。远看,红褐色的土地掩映着绿色,构成了一幅饱含诗意的水墨画。近看,一些有点枯萎的叶片垂着头,有些叶子如同枫叶一般,上面有些毛绒绒的小刺,那绿色仿佛在向人们说:“尽管在秋天,但我依然充满了生机。”不远处被堆成小山的花生,有的花生已经不再完整,上面沾满了泥土;有些花生胖胖的,像一个个小葫芦;有些花生藏在绿茎,像一个个挂在绳子上的小铃铛。
看着那些阿姨们低头俯身收获花生时丰收的样子,我也想切实体验一下这种感觉。我弯下腰,看着一旁阿姨熟练地收花生,我学着阿姨的样子,揪起一把,用力一拽,一把花生就被我收入囊中,然后,我帮着阿姨们收获了一排的花生。
在我把花生收起来的时候,我感觉手里的花生沉甸甸的。手里捧着的不只是花生,还有农民们辛苦的汗水与盼望丰收的希望。但当我真正靠近那些花生时,我更加贴切地理解了许地山爷爷在《落花生》中写的花生不像桃子、石榴那样炫耀自己的果子,而是把果子埋在地下,只做对人有用的花生。我也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不注重外表与虚荣,只为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