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泡一香茗,在丝丝香气中捧一名著细细品读,书香熏染,茶香缭绕,心香氤氲。
生命诚可贵,读书价更高。书需要人们去读,才能耀耀闪光;人需要多读书,才能顶天立地。古往今来,书作为人类文化传承的载体和最亲密的伙伴之一,在历史的长河中推动历史前进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之言,可放眼当下,能真正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书籍的人又有多少呢?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网络信息服务的发展,繁重的学业让人们与名著渐行渐远。据一项调查表明,中国人年均读书量仅为两本,而以色列等一些国家,则高达六七十本,如此悬殊的差距,不得不令人反思。
即使在读书的人,也很少有人去品读有意义的书籍。在书店,一本本装帧精美,内容丰富的名著无人问津,而一些娱乐时尚杂志,却卖得火热,每见此景,心中不免有一丝悲凉。
书籍是我们永不枯竭的智慧泉源,书给了我们一个比自己生命更高的生命,因为他增加了生命的深度,尽管并不是在时间上延长它。但纵观当下,人们生活中少了“手捧名著,夕阳染书页的镜头”,也没有了“黄灯映照古卷”的情景。不去看书,人们无法感受麦田守望者的孤寂,无法看到高老头所处的金钱社会,也无法从狂人日记中读出吃人的封建礼教。身边少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美景,耳畔也没了“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的乐声。
每当见到同学们的作文中出现吴用扶助刘备复兴汉室,李逵大闹长板桥一类语句时,不禁仰天疾呼,同学们,别再迷恋网络了,再繁重的学业也要挤出点时间看看名著啊,别只将书名记下,在物质文化丰富的今天,精神文明也要进步啊。
望着书店那一册册无人问津的名著,心想:人们何时才能静下那浮躁的心,捧一名著,席地而坐,细细品读,用心灵去感受那书中独有的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