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逐渐被碎片化了,从过去的纸质阅读到现在的阅读网上随处可见的文章,从过去的到超市购物到现在的在淘宝上随时的购物,就连社交也被碎片化了,从过去的和朋友聚餐到现在的在微信上随时的聊天,这些改变给我们带来的是好处还是坏处,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第一次了解到碎片化这个概念是在一节语文课,补课老师当时对我们说提升语文水平的关键是要加大阅读量,这时一个经常被老师骂的一男孩嘀咕道;“我平时阅读量很大的,我天天翻我爸朋友圈。”“你说的是碎片化的阅读,我现在说的是纸质阅读!”教室里瞬间爆发出一阵爆笑,在笑声中,我突然有一个疑问:什么是碎片化的阅读?
在网上查阅资料后,我大致明白了我大致明白了碎片化的阅读的意义:在空余时间,阅读一些网上没用的东西,不仅没获得知识,还浪费了大把时间和精力。这句话使我想到一个场景,我有一个坏习惯,在网上查阅资料时,经常会被旁边一些东西吸引,然后一个个看下去,等我反应过来,我看的东西已经和我想查阅的东西一点关系也没有了,而妈妈问我为什么查了这么久时,我却把当时看的无关紧要的东西忘记大半了,再去做作业时,我会经常分神。
有些人习惯在睡觉前,卫生间里,公交车上低头看手机,他们美名其曰:“我再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其实他们的行为和浪费时间无太大差别,他们看得大多数都是无关紧要的垃圾信息,这么说的话,是不是我们不应该使用碎片化的时间?
每件事都有两面性,我们不可能会常常有整块的大把时间美国小说家爱尔斯金先生曾经写过一个故事——《忙里偷闲》,故事主要叙述了作者小时候在练习钢琴的过程中,他的老师告诫他,长大后不可能会有像现在这么多大把时间,所以应该在工作歇息的闲余时间中五分钟,五分钟地练习,作者当时因为年龄小而没理解老师的意思,当作者去哥伦比亚大学当老师时,他每天应为要批阅试卷而没时间写作,这时,作者想起他钢琴老师的教诲,他试着做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受益匪浅。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应该像那些用碎片化时间刷微博的人那样——因自己刷了很多微博还做完了事,虽然很忙,但称自己很“高效”,真正的高效应该像爱尔斯金先生那样,用工作迅速剩下的时间去写作,练琴等。
作为一个学生,我们应该像爱尔斯金先生那样——把握好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