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色性也!每个人都向往美好的事物,所以在这多彩的世界,出现了一个新的族类——追星族。追星,是内心的丰盈与自由,远大于物质的富足与充沛。
追星,是价值观的选择。
这是一种理智的敬仰与判断,而不是盲目的崇拜与追随。你以你的价值观去选择,去信奉。
我的父亲,典型的老一辈文青,向往着歌词里的“我的祖国我的家”,耳畔回响“百灵鸟在蓝天翱翔”之美妙婉转。我的母亲,温柔似水,比较感性,更愿意“最幸福的事就是和你白头到老”。至于我,年龄尚小,更愿意听那种励志的,但又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任风吹”、“任他乱”。即使我们风格迥异,但却也都喜欢斗志昂扬的“我想要怒放的生命”,或是“我相信”。这是价值观的不同与交集。
追星,是香蕉果实而不是香蕉皮。
有些人对自己偶像的追随,到了天天茶不思饭不想的境界,甚至有些狂热粉选择了自杀,崇拜成了畸形。香蕉皮放久了发黑,扔地上也会绊倒人。
我相信,如果我单凭外表去喜欢一个人,那绝不会超过一个月。而以外表靓丽风靡全球的韩国是怎样成功的呢?我觉得他们是以“文化内在”取胜的。他们说李白是他们的,泡菜是他们的,汉字是他们的,诸如此类,打的中国人有时毫无还击之力,只能充当“马后炮”。韩国人用文化作为武器,甚至有时总统也在青瓦台接见几位明星,用明星影响他人的心灵,他们成功了,为什么?因为他们懂得甜的是香蕉果实,而皮是不能吃的。文化才是内里,追星就是其一。
追星,是精神的寄托。
人生,被有些人戏称“无聊到要么忙着生,要么忙着死”。周国平说神已达到自足饱满,兽忙于生存,唯有夹在中间的人才会无聊。人太渺小,心却博大,只能将多余的精神放在一些明星身上,弥补一些空虚寂寞。曾有报道说有一个明星的粉丝团都是“姐姐粉”,而且越发展越庞大。原因是这些“姐姐粉”有过多的母爱无处发泄,在网上看到这些小弟弟们,就开始了所谓的“明星养成”,业余时间为了自家小明星的考试而努力看书,只为给明星讲题,偶尔还借此掀起一场“读书热潮”。在这样快节奏的社会里,给自己的精神一个偶尔的“疗养院”,不是有种“悠然见南山”的惬意吗?
追星,是梦想的源泉。
布莱恩12岁时被一部电影中的英雄迷住了,从此开始追寻这位他所喜爱的演员的脚步。只为见那个演员,他去剧院打工,没有薪水,他却依然开心,一边工作,一边模仿学习。一天,他去早了,看那里没人,就模仿了一小段他最喜爱的演员的桥段,恰巧被后门的导演看到,惊喜地给他鼓掌。两天后,导演给他安排了一个小角色,只有四句台词,布莱恩整整揣摩了三天,最后一鸣惊人。于是,片约纷至沓来。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布莱恩厚积薄发,在他步入60岁的前一年,终于把美剧最高奖——艾美奖收入囊中。
追星,是把梦想变为现实的推动力
内心的价值观引导我们选择文化,文化使我们有了精神寄托,推动了我们把梦想变为现实。而这些都是正确的追星赋予我们的内心的充盈与自由,远大于物质的富足与充沛。因为人生不一定是场一定要站在顶端的攀登,而是一段边走边看的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