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在我看来,“家风”就是一种规矩。最早接触“家风”一词是在电视里,主持人对不同年龄,不同地区,不同身份的人进行采访,问他们何谓“家风”?答案千差万别,有的人干脆就说不知道。看完这则报道,我兴匆匆得关掉电视,跑去问妈妈,我们家的家风是什么?妈妈对我说:诚实、守信。那会儿还小的我不是很懂妈妈的话,我又跑去问爸爸,爸爸的回答更让我云里雾里,他告诉我:“不打不成材”。我嘀咕着:家风=打?
从小我就爱打破砂锅问到底,于是我又跑去问了奶奶。奶奶对于家风一词表现得跟我一样的迷茫,奶奶没啥文化,就给我讲了她们那个年代的故事,在她们很小的时候,家里兄弟姐妹多,奶奶的爸爸,也就是我的太姥爷要养活好几个孩子,真的很艰难,每天早出晚归,才能勉强糊口,不用说吃好吃的,能有点填肚子的食物就不错了,为了能让孩子们能稍微吃多点,太姥爷一般自己都不怎么吃大米饭,都是吃的一些野菜、番薯、玉米渣之类的,还告诉奶奶她们:自己不喜欢吃大米饭,那回奶奶她们也都还小,根本就理解不来太姥爷的这种不爱米饭爱野菜的行为,久而久之,太姥爷把自己的胃都吃坏了,身体也不怎么好。直到后来,奶奶她们才知道太姥爷的不爱是为了让孩子们吃的更多点。听到这里我趴在奶奶怀里哭了,我知道了奶奶想告诉我的其实就是要节约、要孝顺。我想这就是奶奶想告诉我的家风吧!从那以后我每次吃饭都是光盘,有好吃的先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
慢慢地我开始懂了妈妈的家风——诚实、守信。记得一次,我上学忘记带铅笔,正巧那天数学考试要画图要用到铅笔,我便向同桌借了,考完试,忘记还回去。回到家,妈妈检查作业的时候发现了这支铅笔,问我怎么回事,我漫不经心得跟妈妈说:今天考试,我忘带了,借的同桌的,忘还了,明天会还他的。妈妈一下怒了,很生气地训了我一顿,我表示很委屈,很不解,心想着:妈妈就是爱小题大做,我明天还回去不就好了吗?直到妈妈心平气和地跟我解释:“你借东西不还,第一次别人会觉得你可能忘了,那第二次,第三次呢?你觉得别人还会借给你吗?做人要守信,不能言而无信,不然,别人就不会再相信你了。”第二天,我把铅笔还了回去,并诚恳地道了歉,同学也原谅了我。顿时我意识到了诚实守信的重要。
对于爸爸的“不打不成材”到现在我还是理解不了,为什么要打呢?也许在爸爸小时候,很贪玩,很调皮,爷爷就是这样教育他的吧!虽说这种做法不怎么文明,不怎么科学,但是我相信这在爸爸的年代还是很管用的,也相信在很多家庭中,这种做法也是普遍存在的。更相信,在棍子下也出了好多人才。毕竟孩子对于棍子或多或少都存在恐惧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风家训,好的家风家训可以让孩子健康成长。我很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美好的大家庭里,爸爸妈妈孝顺爷爷奶奶,虽然奶奶已经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是对于奶奶的爱,我相信我们家里的每个人不会因为奶奶的离开而减少半分。而我也学着慢慢长大,尽量做最好的自己,展现在家人眼前。古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而我家的家训家风也必将能让我做个有修养、有包容、懂得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