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如果是涓涓细流,就可以涵养大地,养育生灵;如果果是滚滚怒涛,就会摧枯拉朽,生灵涂炭。而水之所以会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形态,是因为一个“度”
而当下最常见的追星也像水一样存在一个“度”。所以我们应该追星有度。
追星有度其实就是在学习榜样优秀出众的地方,从而不断完善自我,不断进步,最终走向成功。十七岁的克林顿在一九三六年夏天见到当时的美国总统肯尼迪后,便以他为偶像并为了成为偶像那样的人而奋斗,终于在二十年后他进入白宫成为美国总统,青少年追星不一定是件好事,但如果选择一颗好的“星”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认清“星”与我们一样是一个工作者,也要为了自己的事业去拼搏奋斗,在时间中沉淀,在挫折中成长,在成功时不忘初心。以“星”为镜,时刻注意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不足,从而也就做到了追星有度,这样一来就可以不断的完善自己,取得进步,最终和自己追的星一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这大千世界中有人像克林顿那样追星有度而取得成功,但也有人追星无度,酿成悲剧。
追星无度就是好奇心重,但价值观不完整的青少年在遇到一颗“星”后只注意到“星”光鲜亮丽,风光无限的表面,而忽略了他们在成功之前的拼搏与汗水,从而狂热地去追星,做出一些骇人听闻的的事,电视上报道过,有四个女生太喜欢自己的偶像,但却怕对他不够忠诚、热心,并决定要将那偶像永远留在她们“心中”,便活生生地吞掉了那偶像的照片。可这样有什么用呢?这样就在“心中”了吗?到头来还不是一个个的被推进手术室!那照片有用吗?这样疯狂地崇拜有意义吗?这样的盲目崇拜,这样的不理智,不仅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反而会扰乱社会的秩序,徒增家人的负担。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到追星有度呢?应该采取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态度,从多个角度来观察明星和偶像的言行举止,而不是被光环效应蒙住双眼,爱屋及乌的一概接受,要学习他们工作时的献身精神,学习他们的吃苦耐劳,领略体会他们在创作时的工匠精神,而不是偏激地去表达自己的崇拜,爱慕。
十六七岁正是青春年华,如果青少年胸怀大志,努力向榜样学习,为成功而奋斗,把明星所具有的工匠精神,奉献精神融进血里,让自己稳步前进,那么他们必将成为更耀眼的明星
青少年追星有度才能不仅不受束缚,还能前大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