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铃铃,上课铃打响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跑进教室,期待着陈老师地到来,因为今天,陈老师要带我们完成一个有趣的实验。
盼着,盼着。终于,陈老师来了,可令同学们失望的是,陈老师手里什么也没拿。同学们窃窃私语起来:“不是说好做实验的吗?”“不会忘了吧?”可是陈老师什么也没说,而是严肃地郑重地在黑板上写下“吹气球”三个字。我想不会又要重复上次公开课老师带我们做的“吃起球”实验吧?也不可能呀?上次那个实验写过一篇作文了,应该不会有第二次……正当我展开穿越千年的想象时,陈老师的两声轻咳,把我拉了回来。只见她从她的教室办公桌底下拿出一个袋子,神秘兮兮地从里面拿出一个装有不明液体地大瓶子,又拿出一个空的小瓶子,还拿出两只夹着夹子地气球,里面好像还装着一些不明物体。然后又神秘地笑了笑,什么话也没说。随后拿起一个气球,问我们:“你们知道这里面是什么吗?”同学们有的说是水,是空气,有点说是小苏打,还说是巧克力,个个百思不得其解。
突然,陈老师挽起袖子,将一个气球的夹子松开,将气球口对准瓶口,绑在上面,然后来了一句:“嗯,前面一二两排怕死的可以到后面一点。”这突如其来的一句吓得同学们连连后退,我坐在第四排也被吓得要命,心里紧张极了,眼睛惊恐地放大了,怕会发生什么爆炸。突然陈老师把气球一竖,全班屏息凝神地注视着气球,大气也不敢出一下。咦?瓶子中地液体不停地冒泡,跟一瓶可乐被摇晃后地情景一模一样。只见,气球被顶起来了!越顶越大,突然,像被晒蔫儿地蔬菜一样倒了下来。二三秒后,不明物体喷出,造就一“喷泉”景观,又喷了一会儿便喷不动了,口吐白沫,挂了。同学们哈哈大笑起来。
陈老师也笑着走下讲台说:“唉,这次实验失败了,不过气球为什么鼓起来呢?你们看黑板。”说着写下了一个公式:NaHCO3+CH3COOH=CH3COONa+H2O+CO2说:“这个NaHCO3,叫碳酸氢钠,小苏打里含有这种物质。CH3COOH是醋酸,白醋里有。它们俩加起来后这个CH3COONa叫醋酸钠,H2O是水,CO2是二氧化碳,正是二氧化碳,让气球吹了起来。”同学们听了,恍然大悟。
这次实验真有趣,原来瓶子也能吹气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