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就是多元化,小众化。现代生活无一不与“碎片化”相关联。网购、外卖、微信、朋友圈……显而易见,互联网的兴起导致了碎片化生活的必然性,使我们遇见了碎片化生活。
曾经在人来人往的大街,总能听到某处传来的卖报大叔的吆喝声。现在,不仅他们的身影消失了,书报亭也失去了热度。人们只需拿出手机,打开软件,“今日头条”“感兴趣”等醒目的字眼将所有信息一网打尽。它们来的快,去得也快,成堆的废报再也不会侵占家中积满灰尘的一角。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
还在乘坐专用巴士前往大卖场苦苦寻找想要的物品?也许只有大叔大妈来陪你作伴了。通过碎片化的分析,网购早已成为人们普遍的购物选择。除了用虚拟代替实品,用等待换取车程,“私人定制”对于用户的诱惑无人能及。“碎片化”正是我们对高质量生活的产物,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细致。
“碎片化”也意味着用碎片来替代整体。记得小时候,我会在夜里捧着一大本厚重的《盗墓笔记》,久久不敢入眠。而现在,层出不穷的海量新书在涌入我的生活,跳过琳琅满目的畅销书,看一眼部分经典的段落成为了我的阅读习惯。因为碎片化增添了多份选择,所以零散的时间才能填补了我们生活的空缺。过去或许简约,但现在的复杂带给我更宽广的视野。
诚然,“碎片化”给予了我们便利、细致而丰富的生活,但“碎片化”仍是“碎片”,减少的是我们的耐心与交流。不用再花大把的时间把翻烂的旧书再研究一下了,不用再约朋友出来吃饭聊天了,我们甚至连娱乐也变得随意起来。手游疯狂地吞噬着市场,看电影也懒得去影院排队了。过度的“碎片化”好似经不起细嚼慢咽的快餐,匆忙吸收多余的时间,留下没有营养的残渣碎片。
“碎片化”虽然是社会进步的趋势,但追求碎片化带来的残渣并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有时,我们要在“忙而快”的生活中停下脚步,像品一壶醇厚的好茶,无耐心则不知其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