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作文网 > 初中作文 > 读《三国演义》有感1000字

读《三国演义》有感1000字

谢舒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摘记

当我看过《三国演义》后,我以为,孔明的一生只书写了一个字——“忠”,而“忠”字,有是以“智”作笔,用“仁”“明”等作墨写成的。诸葛亮的一生,是智慧的一生。

他在学识上“博”。孔明,上知天文,下通地理:未出茅庐,知天下三分;在东吴,舌战群儒,与吴联合而成鼎足之势;白帝城外,八阵图救主……而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不是侥幸而得大雾东风,亦是他的学识帮了大忙。

他在战略上“精”。他深懂“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颇知用兵之法的他:华容道智伏曹操;大军压境而无兵之际,“空城计”吓退曹兵;他还授计在自己过世后用自己的木雕像吓走司马懿,才有了“死诸葛亮吓走仲达”的传奇。他深深懂得对手的性格和作战之法,由此,他一生用“将计就计”之法不知赢了多少胜仗。

他在用人上“明”。魏延是一个必然要提到的名字。魏延,勇猛,但不忠心。他曾事曹操,后降蜀国,诸葛亮深知其人,几次欲杀,但怜其勇,故留之。临终,他授计姜伯约、马贷,在他去世之后魏延造反之时,终于杀了魏延。魏延勇猛,虽屡立战功,但不忠于主,被杀实在情理之中。

他在做人上“仁”。历史上有名的故事“七擒孟获”,发生在孔明北伐之时,对于顽固不化的南蛮王孟获,他七擒七纵,不仅是信义,更是他的一颗爱人之心,他最终用“仁”用“勇”服了顽固不化,屡次造反的北方少数民族。他的“仁”亦显现在他“挥泪斩马谡”中。“挥泪”中蕴含着他的千万种情感:损一员大将;损失了统一天下的最好时机;想到先主的嘱咐“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但不能因千般情感而不按军法。马谡被斩之后,他按日给其家人粮食,派人照应。他的“仁”“义”感动世人,以至于他去世时“多官无不哀恸,百姓无不涕泣,蜀军皆撞跌而哭,至有哭死者。”这或许过于夸张,但他的“仁”确实是当时世人所共睹的。

当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他也有过失误。赤壁之战中,用关羽,曹操逃脱;六出祁山时,用马谡,街亭失守;阿斗不才,硬扶其为成都之主……但我想,人人都不可能完美,我们不能因为这些而否定孔明,他有他的想法和苦衷,其中夹杂着对先帝刘备“三顾”之恩的无限感激,“白帝城托孤”的任重道远。

我认为,孔明的一生是用大爱书写的一生,他博、精、明、仁,而我们明明又看到这些全都不在,而幻化为一个字——“忠”。忠于主,忠于天下,忠于天下的黎民百姓!你看他那瘦弱的身影,你看他那凝神的专注,你看他那睿智的双眼,他用一颗忠心写就了《出师表》,用一份智慧摆就了八阵图,用一个博大的胸怀书写出仁义的篇章!历史虽然远去,但我们透过时空,依然可看见那忠义的化身。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一个真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