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每日的生活到处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我们的生活方式往往变成了用手机浏览五分钟的新闻,在闲暇时间刷朋友圈和微博,睡前阅读半小时的网络小说。搭车、排队、吃饭这些都称得上是“碎片时间”,我们利用这些时间来获取大量的信息,我们把这样的生活方式叫做碎片化的生活。
我认为产生这样生活方式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大多数人都是使用互联网。海量的信息通过网络结构,不断被传递、复制、增生、加强。信息更新换代的速度无形中迫使着我们前行。
那碎片化的生活方式为什么会使我们接受并如此“上瘾”呢?第一,我们通过碎片化得到的信息往往轻松有趣、吸引眼球。几行简单的文字充斥着新奇的内容,而且作者只需提出几条观点,无需严谨论证。第二,我们获得信息的载体变得简单,只需用手指滑滑屏幕,阅读变得轻而易举。第三,信息的即时性,能够快捷的满足人们对知识的获取和分享的需求。
但长此以往,我们会在潜移默化中被它逐渐影响和控制。我认为我们在多个“碎片化”上耗费了太多的精力,悄无声息的浪费着时间。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兴趣爱好,认知方式充斥着我们的眼球,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我还认为这种生活会使我们注意力分散化,我们往往不会在同一事物上专注停留太久,思考的时间特别少,无法对它持续深入的探究。尼尔波兹曼曾经写道:“当人们开始学习阅读时,人们是在学习一种独特的行为方式。句子、段落和书页的一句句、一段段、一页页慢慢的翻开,按先后顺序,并且根据一种毫不直观的逻辑阅读。”我们往往是因为无意识的消遣和浮躁的心态开始阅读的,大部分人都失去了阅读的真正意义,最终我们鲜少能有收获和沉淀。每个人拥有与生俱来的学习能力和审美能力,但碎片化的生活使我们这种能力正在减弱。
碎片化的生活还会使人变得同质化,思维薄弱化和单一化。比如有一个叫“罗辑思维”的节目,它会放5到10分钟的演讲音频来概述一个专著论文或历史现象,并评论分析。我刚开始感到十分疑惑,如果想获得某方面的知识并研究,为什么不自己认真去读呢?后来我明白这个节目火的原因就是作者深刻了解并利用了人性的不劳而获。我们获取知识后不会去体味,很难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我们不会积极去思考事物的多面性。渐渐地,我们只是在浏览他人的劳动果实,并没有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现代社会,我们习惯用披着“碎片化”外衣的学习方式自欺欺人。西里尔说过“生活是一座迷宫,我们还没有学会行走,就已经迷失了方向。”我们迷失在这样的生活方式里并且乐此不疲。实际上,我们都已经意识到了碎片化的生活是弊大于利的,那么在这洪流之中,我们是选择继续迷失自我还是选择改变自己呢?
在我看来,这样利用时间的模式是不合理的。所以,我们应该培养时间管理能力。不在毫无营养的,对我们毫无帮助的信息上逗留太久,去静下心来认知我们真正好奇的知识。阅读前有一个学习的目的,这样注意力才不会涣散。最后,保持独立思考能力,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深究其中的联系和对错。
“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那是智慧的时代,也是愚蠢的时代。那是信仰的时代,也是怀疑的时代。”我们不能忘记去思考碎片化生活对我们不好的影响。否则我们也会变得碎片化,变得一样,这是一件悲哀的事。我坚信,我们能有意识地打破这样的模式,不再沦陷在其中,而是学会驾驭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