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技术日渐发达,人们常说,我们的生活被逐渐碎片化了。“碎片化”这个词语的出现频率之高让我们来不及思考这个有点抽象的词语背后真正的含义,而大多数人往往只是脱离本质一味地指责碎片化的弊端,不曾思考过其本质原因,也常常忽略生活中早已习以为常的“碎片化”。
生活,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过日子,是以时间为串联单位的个体生存过程中的活动,因此生活的碎片化可以理解为时间的碎片化使用。这样,我们就可以以时间为总体继续探讨其以下的分支,我认为可以分为信息的碎片化和活动的碎片化。
信息碎片化是什么呢?其中省略了一些修饰语,是指我们接收到的来自外界的信息的碎片化。在没有发达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年代,每个个体获取信息的方式是有限的,而在如今现代化的时代里,无可否认,网络几乎承包了人们获取信息的全部途径。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轻轻敲一下手指,点一下屏幕,海量我们需要的信息随叫随到。虽然其优点是方便快捷,但是弊端也是不可忽视的。举个例子,你在微信里看到一篇文章叫做“历史上的今天”,或许你认真地阅读了,仔细地思考过了,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这种信息的摄入方式会导致知识的保存时间很短,而且对思维能力的提升没有任何作用,简单来说就是什么都没“读”到,因为你读到的所谓的知识或“干货”,都无法对应到自己原来的知识体系中,无法形成对接与串联,更别提长时间的保存了。再说回到没有发展任何科技的年代,那时候信息的传递都是通过人们的口口相传,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也远远多于现在,那个时候的日子里,听到的故事是完整的,做的事情是连贯的。相比较如今的碎片化信息的传递,我们看到的很多事物都不完整了,很多事情的本质都变得不清晰了。
信息的碎片化源于科技的高速发展,源于大量网站、应用软件的出现,是碎片化时代客观上给人们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影响,而人们主观行为的碎片化活动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呢?我认为,这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首先,一个人做事都避免不了带着目的性,这种目的来源于人主观的思维,而主观思维的形成是接受到了外界信息的直接结果。拿个体活动中最常见的社交来说,一个人的社交圈可以很广,但是真心相待的好友、共同进步的同事、有话可说的知己总是只有那么几个,但是我们出于利益、礼貌等等因素总是要结识一些人,和他们做碎片化的交流,而这些行为大部分都不是我们主观思想所做出的决定,而是受影响于外界的压力以及信息的传递。
碎片化,字面意思即是本来完整的事物分裂成诸多部分,通过拆字也可以理解为碎裂化和片面化。生活中接受信息的途径、人与人的交流都变得只疏于表面,一切的一切都变的小而零碎,于是人们就会变得浮躁。的确,碎片化在如今这个数字时代里是无法避免的,但是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在跟上时代步伐的同时,让碎片化少一些吞噬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