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作文网 > 小学作文 > 为什么活着作文600字

为什么活着作文600字

学霸

余光中——为什么而活着

原创:2020-E6班李雨航

他天生是一个浪子诗人,对寻根的执念,对生活的热爱,对归根的渴望,这三种与生俱来的、与时代交相辉映的、剪不断的情怀充盈着他的一生,像那段永恒的乡愁一样,把那些大事小事串联起来,告诉他自己为什么值得活着。

他要寻根。首先是因为,从1928年出生开始,就是那个不得不面对的战火纷飞的年代。他没有概念,只是看到无数被此夺去生命的年轻面庞,他们被一群不知名的人用那样大块头的炮弹击倒,他看到无数中华儿女在自己的土地上死不瞑目。之后,他开始有了概念,他得活着,这是一件多么幸福却又困难的事儿。在南京、上海、重庆、台湾、香港之间辗转,可这一次次的辗转却离他亲爱的故乡越来越遥远。与大陆隔海相望,在溯源与寻根之间回望。一次次的奔波里,他的愿想变成了执念。

他为了面对所以必须要坚强且热爱生活。他找到了精神寄托——诗。他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诗魂,他也因此成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诗人"。他的脑海里总有那么多的形象,联想,感想,疲了,眼睛,酸了,肩颈,用心灵慢慢去调整。描写精雕细刻,抒情细腻缠绵,一唱三叹,意味深长。让你不得不觉得,他活着就是为了诗歌与创作。无论是雄辩滔滔或情话喃喃,无论是风琴的圣乐起伏如海潮,我们这些听众只是愈发敬畏着这个热爱生活的拥有诗心的文坛巨匠。

他要归根。说其一生若是只寻不归,那上天自然是太过残忍。直至73岁高龄那年,他终于第一次看到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不禁探身去摸黄河水,他心中的热血触到了黄河的体温,凉凉的,令人兴奋。这一瞬等了七十多年了,在此之间经历了多少事情,即使活着为了这个也绝对值得,至少指隙曾经流过黄河,至少已经拜过黄河,至少黄河已经认亲。那样的情怀是阔别已久的祖国的温暖。

这样的活着是有意义的活着。他肉体的离去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他的一生也被公认为是一部跨世纪的疼痛文化史。如果有机会,我想他愿意再活一次。

梵高——为什么而活着

原创:2020-E6班艾克朴

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对弟弟的感激,对艺术理想的追求,这三种无比强烈而持久的感情支配着梵高的一生。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人间的苦海上,肆意地把他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梵高寻求美好生活,首先是因为善良的天使般的内心。他亲眼目睹挖煤人的痛苦无助,他经受过那种随时都可能死亡的煤矿体验,那种极端恶劣的生活。梵高寻求美好生活,其次是因为他需要钱买颜料,他需要亲友的关怀与支持。穷困潦倒使他饱受病痛的折磨,让他处处受阻——但他选择了忍受,他学会了受了痛苦而不抱怨。他知道痛苦能够使艺术家表现出更好的东西。梵高寻求美好生活,最后是因为在寻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他学会了拼搏、学会了追求。

梵高一生都以一种无尽的情感感谢着他的弟弟提奥。他所有的生活费均来自于提奥,所以他感激提奥,并用全力绘画来报答提奥。同时,他还感谢提奥对他的信任和鼓励。如果没有了提奥的帮助,梵高就不会画画,也不会在绘画上取得成就。在最需要帮助时,提奥总是出现在哥哥的身旁,给他信心、给他安慰。

这一生最主要支配着梵高的是对艺术理想的追求。温暖的阳光和大自然的颜色吸引着他,身边无数美丽的景象令他陶醉,充斥着他的内心。他在太阳未升起时,就背上画架拥抱田野,太阳刺得他头晕目眩却使他更富激情,晚上六七点才返回居所。对艺术理想的追求,让梵高兴奋、忘我。他的一生就是为了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画卷,日子一天天过去,而梵高的创作力丝毫未减。这才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把生死置之度外,追求内心世界的梵高!

这就是梵高的一生,朴素、艰难而又辉煌。他用艺术,把他内心的一切都充分地表现了出来。这就是梵高——一个因善良受苦的天使,一个用色彩享乐的天才!

李白——为什么而活

原创:2020-E6班戴葳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余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题记

李白为什么而活着?为了那“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皎洁,为了那“会须一饮三百杯”的豪迈,也为了那“低头思故乡”的魂牵梦萦。一轮明月高挂,两杯浊酒销愁,数缕思绪还乡。这些,构成了李白支离破碎又浪漫传奇的一生。

李白向往明月,向往着那冰冷而柔滑的月光,能抚平一颗躁动不安的游子之心。李白将月亮当做旧友,“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因为只有明月,才能在李白放浪形骸一日后给予他慰藉,聆听他发自内心的倾诉。李白能在流言蜚语、勾心斗角的官场上屹立不倒,秉持真心,正是因为天地浩瀚间还有一轮明月与他形影不离。窥得李白的内心深处,没有杯酒,没有利剑,只有一缕月光静卧,恬淡而优雅。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但月光已在,手中岂能无酒?月光的优雅已存心中,可浊酒的豪迈怎能不在?酒,是李白诗情、才性、勇气、毅力的源泉。不知佳人是何物,只知“美酒聊共挥”;不知名利是何物,只知“长久不复醒”;不知天地为何物,只知“与尓同销万古愁”。与其说推杯换盏让人麻木不仁,不如说正是金樽美酒给了李白生活下去的希望,让他知道“长风破浪会有时”,而不是对镜长叹“朝如青丝暮成雪”。如果明月给予李白的是慰藉,那么酒便使李白才气充胸,豪情万丈。

“每一个游子心中,都有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家乡。”从李白“夜发清溪向三峡”开始,故乡便只能成为他梦境中的一处远方。李白生于西域,长于蜀地,二十五岁离蜀漫游四海,年纪轻轻便已在心中埋下了乡愁的种子。在朝廷历经沧桑变故,目睹尔虞我诈后,终觉世事难料,官场险恶。可李白迟迟不退隐还乡的原因便是家乡已在心中,无需过多的辞藻修饰,只是一扇永远欢迎游子归来的门,一杯永远有温度的热茶和一声亲切的问候。李白一生,天下之大无一处容身之所,唯有心中的家乡是他永远的归宿。

李白终其一生,是为月光而坚强,为美酒而豪迈,为故乡而温暖。

这就是李白为什么而活。

屈原——为什么活着

原创:2020-E6班赵毓璇

对国家的热爱,对国家发展的奉献,对人民的关心,这三种情感支配着屈原的一生。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爱国诗人,第一个拥有国家意识的先驱,这样的情感,既使他鹤立鸡群,与他人不同,为历史所铭记,又让他在那个纷争的时代倍感孤独与无助,不知东西。

他热爱国家,是因为他明白他脚下的这片土地是他生活和成长的地方,是他要倾尽心力守护的地方。他是国内显赫的贵族,本可以随波逐流,享受着悠闲的生活,但他依然勤勤恳恳,将自己的一片忠心献给了楚国。他一直提倡举贤任能,就是希望腐朽的楚国可以早日振作起来,重新变为那个强大的楚国,统一天下。

他奉献国家,是基于他对祖国的热爱。他致力于变法改革,提出一条又一条的变革方针。即使他被奸臣所害,流放南方,也依然坚守本心,忠于楚国。就如他在《离骚》中所说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从未放弃,心中揣着的是对整个楚国的牵挂和惦念。他可以为了他的国家投入毕生心力,甚至是他的生命。

同时,他关心着人民。虽然他出身于贵族,但却一生亲民爱民,希望能让百姓摆脱战争的困扰,安居乐业。也只有关心民众,才能做到“国泰民安”。屈原也痛惜于百姓困苦的生活,发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感叹。大概也正是因为他心系百姓,所以在他投江后才会有那么多的人自发地去纪念他吧。

屈原为什么活着?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他终其一生都在追求国家的统一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安康。当他得知楚王逃跑,国家就要土崩瓦解时,他的信仰也随之而倒,于是他选择了纵身一跃,自投汨罗。不是他害怕,而是他已失去了活下去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