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湖边小草绿得刺眼,朵朵小花点缀在绿茵中,呼吸着新鲜空气,感受着春风温柔拂过,书本上“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诗句不再停留在纸上,而是生动地浮现在我们眼前。研学游让学生们对书中一知半解的知识在实践中找到答案,也对诗句中描写的场景和情感有了更深的感悟。研究性学习和旅游结合,让学生们参与自我实践,锻炼和巩固知识,并产生新的理解。
亲身体会是感悟的前提。
文字是个奇妙的东西,寥寥几笔,便可描绘壮美秀丽的山河和看不到摸不着的万家烟火。我们能从文字中感受到温暖,是因为我们体会过。当读到杜甫的“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时,我们会留下眼泪,因为我们经历过抗日胜利,知道抵御外敌入侵的喜悦。同样,当参加研学游时,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田园的悠闲宁静,书本上的语言好像都活了。只有经历过真正的田园生活,才明白陶渊明笔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雅;只有自己亲自登上雄伟的高山,才能体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阔;只有参与过志愿者服务,帮助过处于贫困和疾病的人群,才能同百年前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人产生心灵的碰撞。
真正的教育是心灵的教育。
古人有“读书”,也有“出户”。研学游不再仅局限于知识的授予,更多的是心灵的教育。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摆脱了对知识片面的认知,从实践中获得心灵的感知。带领孩子们到乡下去,认识各种果蔬,见证它们从小小的嫩芽长成食物的过程,让他们知道农民的辛劳,懂得珍惜粮食。同他们一起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他们感受到帮助的快乐和被感激的满足,不再让书本上的“乐于助人”是个名词,而是化为一张张感激的笑脸和内心巨大的满足感。让他们脚踏实地,不居于高高的学习宝座,亲自感受人间烟火,获得从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而这,便是研学游的目的。
教育是一颗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研学游”是当今的教育趋势,说明了我们更重视真正的教育。顾炎武曾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若是未尝体会过真正的人间温暖,天下兴衰,又怎么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并为之奋斗?“研学游”让我们在实践中更好地获得教育,而这种良性教育应该成为教育的趋势,让知识更生动形象,学生们也更愿意去学,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