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啦,各位团友该醒来啦,我们要游览的碉楼即将到达……”在导游姐姐的催促下,我忽地回过神来。车窗外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前方一座座错落有致、黑白相间的楼舍,一丛丛修长的刺竹,一条条绵延乡间的小路,弥漫在烟雨蒙蒙里。哗!难道我们将要探寻的碉楼是“世外桃源”吗?
一蹦下车,导游姐姐就打开了话匣子。开平碉楼兴建始于明朝后期,二十世纪初,旅居海外的开平华侨纷纷集资汇回故土,建造了许多融合中西风格的碉楼。开平碉楼最多达3000多座,现存1833座。碉楼主要用于防匪,防涝及居住,分为居楼、众楼和更楼三大种类。独具风格的碉楼和村落分布在开平市区的15个镇,向旅客展现了世界罕见的乡间自然生态风貌。
天空仍一味地灰蒙蒙,大地沐浴在零碎的毛毛细雨中,这雨也下到了我们心里。终于来到了目的地马降龙碉楼群,见到神秘的碉楼,我们一下子来了精神,脚步霎时变得轻快。
沿途中,轻风夹杂着淡淡的青草香味扑鼻而来,一座座碉楼相映成趣,外观精美大方,融合中西风格,中国宫殿式的建筑外观,砖红的瓦片装潢,斑驳的旧墙和古罗马风格的柱式、环式和拱式组合,相得益彰。透过班驳的旧墙,似乎能看见警起枪鸣的景象,乡民们依附着旧墙,穿梭在狭窄的小巷间,举着木棒,手持火药枪与猖獗的贼匪对峙,枪炮声交杂脚步声在耳边响起……向上望去,碉楼向天际翘飞的橙红色檐角,乍一看,一条雕龙栩栩如生,它双目圆瞪,身躯卷曲,好像要向高空腾飞似的。这传统建筑所透出的雍容气象,在我心中荡起阵阵漠然的情愫。
随着队伍的前行,我们经过了一片青葱的杨桃林,置身其中,一种透心凉的感觉遍布全身。我停下脚步,静静地注视着一棵杨桃树,它的树干直径约莫50厘米粗,许多枝头绿叶间还隐藏着一串串的小杨桃,一种垂涎欲滴的感觉涌上我心头。不远处还有多株不知名的古树,枝繁叶茂,我仿佛看见多年前开平乡民在精心栽培古树,汗流浃背却仍然绽放的笑脸,他们笑得灿烂欢欣,似乎知道它们多年以后会成长为参天大树为后人乘凉。耳边不时传来几声鸟叫声,微风拂过,映着修竹古树斑驳的绿影,仿佛自己闯入了“森林音乐会”,令我感到神秘新鲜。
穿过密森森的丛林,盘旋悠闲的古道,我发现脚边长满了青绿色的苔藓,厚厚地铺在幽静的石径边,默默地经受历史岁月的冲刷。也许是人们当时为了抗击入侵掠夺的外敌,斗杀过程中洒下的热血凝化而成的,为了保卫居民的安全,他们不畏危难的英勇气魄令我顿时肃然起敬。在众人啧啧称赞声中,我们到达了“天禄楼”。
走进客厅,一种古香古色的韵味迎面而来,经导游姐姐介绍,厅堂悬挂的一盏精美的油灯,象征着这户人家优裕的家庭背景,而墙壁上挂的妇人照片则是为家族添男丁的女人的殊荣,这种乡俗令我很是好奇。登上二楼和三楼,都可以发现厅堂外边有一个开阔明朗的西式阳台,墙壁雕式独特,造型美观,可以感受侨乡人建筑的智慧。阳台墙壁一行整齐罗列的墙孔引起了我的注意,凑近前一看,这些墙孔有碗口般大小,难道是用于窥探盗贼土匪的枪眼吗?此时此刻,我又像是看见了眼前烽烟四起,枪声震天,一群村民手中紧紧地握着一支支火药枪,专注地对准枪眼口,稍有外敌的动静,他们毫不犹豫地射击。楼下有三五成群逃跑的居民,有的拖儿携女,有的形单只影,有的神色慌张,有的镇定自若……呐喊声、哭喊声传遍苍穹。最后登上楼顶,四周视野广阔,附近的碉楼群落整齐排列,交错分布在潭江水边,丛林中,仿佛是“休闲圆林山居”,远处一片绿色汪洋,山峰座立,雨丝微微飘洒,山顶萦绕着一团团洁白如雪的迷雾,犹如仙山琼阁之境。
离开“天禄楼”,我们继续在享受中前行,小雨仍在诗意地下着。
穿梭在竹林密丛中,悠然地打着伞,肆意地享受之余,令我感到心旷神怡,甚至是“人在画中游”的诗意。在即将离开马降龙碉楼群之前,我依依不舍地回眸古林修竹间碉楼林立,乡间景色质朴自然,碉楼群的魅力让我陶醉。这种魅力是冲破黑暗的晨曦,是越过风雨的彩虹,是人生征途中的指南针,是睿智思想的坐标系。
碉楼呈现的是中西文化相互交融的人文景观,纯美的自然生态气息和淳朴的乡土民俗风情,为忙碌在繁华都市的旅客提供了一份纯然的视觉享受,带来了一种宁静的“心灵享受”。
历经百年沧桑洗礼的碉楼群,见证了侨乡人坚强的意志和聪颖的智慧,谱写了侨乡人不屈不挠的奋斗曲。游览碉楼,我真切地感受到侨乡人对故土的热爱和贡献,领悟到侨乡人满腔保家卫国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