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与窗,生活中最司空见惯的事物莫过于此了。普通人将其作为最基本的生活需要,文学家与艺术家则会赋予它们精神象征。年深岁久,门与窗除了沉默履行防御装饰等基本职责之外,却也于无形中折射出思维的弧度。
钱钟书先生在《窗》一文中提及: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在阅读钱先生文集时,我正坐在向阳的窗下,感受阳光抚摸脸颊的温度,却突然想到了些什么。门与窗,外与内,内外兼顾,兼容并包,兼收并蓄。这已不仅仅是门窗的本义,更在启示为人处世之道。
门,千百年来它最浅显的功能便是一个字——防。门禁森严,关上门便不知外界的翻天覆地、斗转星移,虽然可以防御外敌的入侵,但同时也封闭了自身,跟不上门外的时代洪流,只能是作茧自缚。最好的例子,便是大清的闭关锁国。精神的门扉紧闭,导致社稷丧权、九州积贫的百年屈辱。然而门除了“关”之外,还可以“开”。置身门外,是那更为广阔绚丽的世界!山外青山楼外楼,走出去,而不是卷缩在屋子里坐井观天。
而窗,比起门多了几分“守”的味道。不用推窗,在窗前便能望见春来秋去,也不用出去承受世俗生活虚伪,多好!《百年孤独》作者马尔克斯在新书上市头一个星期就被兴奋的读者认出,此后他的生活受到无穷无境的打扰,严重影响到写作生活。之后他在人海中消失了,居住在海边悬崖的一座小屋中,每天看着咆哮的海浪写作,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他宁可过这样的生活。身处窗前,不好高骛远,只需眼前一方小小净土便足矣,不存太多奢望,如同泡上一壶好茶自饮自酌,而不是去无止境地追求浮华的影子,只是窗前。
门外与窗前。一个看似激进,一个仿佛保守。实则是大境界与小境界的结合,大我与小我的交融。一个揭示了不能短浅,只有敢于迈出一步,才可能有后面更长的路,保持自我的升华,激励着我们看得更高,走得更远。永远向前,不停超越,不要只盯局部和眼前。另一个含蓄提示,心思不要想得太远,要回头看看,从实际出发,万事万物总是建立在坚实的地基上,而不是停留在半空的幻想楼阁!只是我们需要二者兼施,双管齐下,不可偏重任意一者,否则前进变成了激进,务实变成了保守。就如之前提到的,内外兼顾,兼容并包,兼收并蓄。一个人,内外兼修,既注重于行,又不致忽视了心,在鸟瞰远方的同时脚踏实地,才能止于至善吧!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呢?当我们向自然索取时又不忘保护,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不忘保护传统,不也是在遵循这种规则吗?
访遍名山大川,看无数阳春白雪,是一种心境;租上一椽破屋,看秋菊在风中零落,又何尝不是一种心境呢!一个追寻着更远的长空,一个守护着脚边的世界。每个人都应该既渴望着浩瀚无际的星空,却又能回归本心,专注于眼前的土地。门外窗前,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不禁默默想到,人的生命中,如果能掌握好二者的平衡,那么人生应该圆满了吧?小到个人,大到群体,再到社会与国家……又何尝不是在沿着这条路前进呢?
我合上书。窗外的阳光还是很灿烂,很温暖。只不过,我明白了些什么。生活中的平淡无奇之处似乎变得格外绚丽多彩,令人眼花缭乱。就算内心仍是有些迷茫,但是似乎又明白了未来的方向。也许我正在成长,还不知道该怎么做。也许我已经长大,模糊中明白什么是担当——无论如何,现在和以前已经截然不同。我会在接下来的路上,真正学会该做什么,如何去做——到那时想必我就真正长大了,也能明白责任与担当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