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起那红纸,拂去岁月的尘埃,剪一枝红梅,望向那亘古不变的长安城。
——题记
最开始学剪纸时的第一个成品,便是一幅《寒梅图》。
用铅笔细细描摹,用云毫淡淡勾勒。看笔触蜿蜒成画。一朵朵红梅在手中点点绽放,从盛开又至凋零。
拿起那把精巧的银色剪刀,然后屏息凝神。轻轻的剪,轻轻的刻,看红色的纸屑飞舞,世界完全安静了,所有的喧闹,所有的嘈杂都消失不见了。
只能听见剪刀撕裂红纸时微弱的“喀嚓”声。细细的剪,细细的刻,看老旧的木板新添划痕,阳光从窗口倾洒下来,灰尘也熠熠生辉。
那一枝枝红梅好似活了起来,芬芳吐蕊,她们在叫嚣着!屹立于那凛寒的枝头,自当狂傲。
红梅傲雪,虬枝峥嵘,自顾自盛开的模样不就是她痴迷剪纸时的样子吗?
喧闹与嘈杂声将我的思绪拉了回来。
有的人将红纸剪碎,有的人在纸上乱涂乱画,甚至有人将剪刀当做自己的“武器”,胡乱挥舞着。
“哎”,老师叹息着。几点白雪早已蔓上了他的青丝。
远望,夕日欲垂,淡淡的阴影投射在老师脸上,衬的他愈发的苍老……
我轻轻的捻起这张剪纸,举起来细细端详,这张剪纸中的梅,有的含苞待放,有的蓓蕾初开,有的盛放……
红梅傲雪,虬枝峥嵘。
望眼欲穿……
透过纸隙,极目远眺,我仿佛看见了那古老沧桑的长安城,他无言的矗立在那里,沉默而又庄重。风吹起剪纸,呼呼作响,似在悲泣,似在痛诉……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啊!
剪纸的历史,应从西汉说起:那时候纸还是十分昂贵的材料。聪明的古人,便想到了用树叶金箔,皮革,绢帛等材料来制作剪纸。从《木兰辞》中的“对镜贴花黄”到《史记》中的“剪桐封弟”,人们对剪纸的使用也愈来愈广泛。
一幅幅生动的剪纸,是一位位匠人匠心的体现。如果说,五星红旗的色彩,是以数万计的烈士的鲜血染红的,那么,我认为,这一张赤红的剪纸,是用这无数匠人的匠心与热血铸就的!
可是……
天边的夕阳愈发的浓烈,映得这幅剪纸宛如一团燃烧的烈火,好像在慢慢的化为灰烬……
夜幕降临,那“烈火”也慢慢没了声息。
悲叹一声,远眺长安城……
呜呼!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还能见到这精灵般剪纸吗?还能见到这包含着匠人们最真挚的祝福的剪纸吗?
红梅依旧傲雪,虬枝峥嵘不变……